步步惊心的观后感7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观后感的写作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电影中的情节线索和剧情发展,观后感是我与电影之间的对话,通过它我能够更好地与电影产生共鸣,360好工作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步步惊心的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步步惊心的观后感7篇

步步惊心的观后感篇1

我一直爱看青春偶像剧,迷恋里面美好又完美的爱情故事,沉浸于故事情节中的浪漫,为剧中女主角感到快乐幸福。虽知道现实与梦想的差剧,可一直乐此不彼的看着,近两年由于工作太忙,每天12个小时的工作,让我没有时间看偶像剧了,也慢慢觉得偶像剧不再适合我这个年纪看了,这两年所看的《华丽的挑战》、《放羊的星星》、《给爱丽丝的奇迹》亦是熬夜所看。

早闻《步步惊心》与《甄嬛传》是非常好看的,可我真的没有时间看,索性今年过年休息无处可去,就想看一步,选择了《步步惊心》,这一下,便让我一发不可收拾,连续看了四天,前三天都是看到凌晨五六点,说也奇怪,很晚了也睡不去,躺下后剧情还反复被我思索着,每日上班也期盼着下班快快回家接着看《步步惊心》,我自幼特爱看古装剧,可《还珠格格》可谓是我长大后看过的最后一部了,不知为何对古装剧提不起兴趣,也许是都市的繁华让我无暇去理会那过去几百年和我不相干的事了,可《步步惊心》竟然让我燃起了对清史了解的兴趣,正确的是对雍正的兴趣,我很想知道史料是怎样记载这样一个皇帝的,原来雍正34岁即位,57岁病帮,在位仅仅13年,史料里记载的有八爷、有十四爷、太子,而十四爷的下场并非《步步惊心》所演的在皇额娘处生活,而是被关了起来,是死对头,直到雍正去世才得以放出,看过戏后我也观看了有关雍正即位的种.种说法,我最相信是传位于四爷,而并非篡位。如果想给十四爷,不会几次派他去打仗,因为皇帝一定把自己疼爱的儿子留在身边,而史料记载皇帝并非像《步步惊心》里所拍的对四爷有忌讳,是从未有过,因为四爷一向低调朝中之事。

戏中让我最为感动的是四爷和若曦的美好爱情,我知道一个皇帝纵不会这样去爱一个女子的,但我仍被剧中的故事感动着,四爷为了心疼雨中淋雨的若曦在自家院中也被淋了一夜,全是在不同之处体会同样的感觉;表面冷俊的王爷会为若曦三番五次的送小礼物而且每次轻描淡写那么淡,又是那么浓;当一只箭射向若曦时,四爷不顾自己的性命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那只可要他性命之箭,若非很爱一个人,怎能将自己的性命去开玩笑;在若曦被贬到浣衣局期间更是因自己不能为若曦做什么而痛苦,只是告诉若曦,要等她,他一定娶她。

让我觉得最好笑的一处是,若曦为其它人所准备的糕点都是入口即化,香甜可口的,而为四爷准备的却是里面只放了盐的。

让我家纸巾极速浪费的当属从若曦出宫嫁给十四爷开始,两地相思之苦,再深的爱恋抵不过世俗的看法,人真的能不顾一切的去爱一个人真是很难做到啊。若曦临终前每日的等待、无奈、失望、再盼望的复杂心情让人揪心的痛;四爷看到迟到的书信那时的痛彻心扉,一样样翻看若曦留下的三只小狗鼻烟壶、玉兰花簪、当年为若曦所挡的那只箭,四爷的眼泪让我感动,一个男人,正确的说一个帝王可以这样深受着一个女子,真是感动天动之情,可这世间有这般好男子吗?

为了延续这般心情,我上当当网买了桐华的原著《步步惊心》,我真佩服这位作家,竟可以将一部古装帝王夺位之戏写的如此美好,耐人寻味,如今,我就期待那本小说《步步惊心》的到来,再回顾戏中那难忘的情吧。

看完《山楂树之恋》这部电影后,我也买了原著的小说来看,小说中的情节有些比电影里演的还更为感人。

这是我第二次为了一部戏去买书来看,现在想想我着手写的小说真是乏味、简单无新意,但是我还是会坚持的写下去,再精彩那是别人的,再平淡那是我的。

步步惊心的观后感篇2

今晨看完了小说《步步惊心》!老公说我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呵呵。是的,我是真的落泪了,但可不是为那什么古人担忧。早已经过了天天抱着小说看的年龄了,禁不住同事说好,也正好无聊,就看了这部小说。

故事主要写一个多少了解点历史的20世纪白领因偶然穿越时空来到了康熙年间(以前我是不屑那些穿越小说不着边际的),以一个现代25岁的年龄穿越到古代一个13岁的身体里(古代女人13可以成婚了),能生活在宫廷中不知是她有幸还是不幸,和康熙的儿子们同龄所以相识相知相恋到痛苦的相思至死,只因她明了历史的演变,却不能说,却也因为她真的在古代付出了感情而点到即止的话,使得真真切切的人因为她的先知提点做出了伤害手足的事情。(主人公有风湿,当然她的死因是心力交瘁,不知道以今天发达的医学能不能救得了她)认为它好,因为它不同于其它言情小说只描写感情,真正吸引我的还有王位之争。当然,重要的不是结果,因为结果四皇子更改了诏书登基为雍正早就知道,痴迷的是过程中主人公也仅仅是知道结果,越是想置身于事外越是不断的牵扯其中,也曾试图改变历史却越发伤害了她在意的人。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勾心斗角都那么明显,生活在帝王将相之家,富裕的仅仅是物质,精神上的压抑,感情上的不自由都是一种悲哀!谁说我们的智商高于古人呢?古人的权利之争恐怕比我们更黑暗吧,起码现代社会以人命作为代价的还是少的!成王败寇的道理只有在古代才能诠释的更为得体!文中古人能把感情隐藏的很好,在含蓄中更是细腻,而且一定会比现代社会爱得更是深刻吧!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若无爱与憎,彼就无羁缚。”真的能做到离开就忘记吗?还是会有很多的遗憾吧!看的时候真为主人公们心痛啊!呀,不知不觉读后感写多了,罗罗嗦嗦的想把整部小说拿给大家看呢,呵呵!明天改行当作家写小说去!可朋友说我没有写自己的感觉呢,最少要再写1000字呵呵。那就说说我对书中人物的想法。

首先是康熙,绝对是个睿智的人,什么都心里有数。他也算个有血有肉的好皇帝,对太子的亲情和不舍到二废太子的苦痛,在儿子们之中的抉择都折磨着他。在他终于下定决心传位十四时,却驾蹦,是他一辈子的遗憾了!再就是四皇子,也就是历史上的雍正,城府深到康熙只以为他看淡了一切,不争名利,其实他可以不顾十三的兄弟之情,不顾若曦的男女之情,看着他们为了他受苦。他在隐忍着,在内心煎熬着,他心思缜密的布局,小心翼翼的拉拢人心,耐心的陪着年老的康熙,只为着等待时机。

在康熙要招回十四的时候终于下手了。之后对待兄弟大臣及家眷的狠决也皆因为他隐忍多年的恨!但是能担当大任的人必须要会取舍,懂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他是后来的雍正啊,成功的当了皇上了,谁又敢小瞧了他!老八,翩翩公子的形象,外人口中的“八贤王”,若曦第一个喜欢上的人。他也是沉稳内敛的人,穿一身月牙白衣,面如美玉,目如朗星,虽有些阴柔可是很有魅力,周身散发着光芒。懂得以得服众,也懂得拉拢文人的心。

老九,老十,老十四看似都是八爷的人。他对若曦是什么样的感觉呢?或许也真的有喜欢,也或者只是利用?可也就是若曦的提点,让他防着老四和年羹荛等人,却害了他和一系列和他相关的人。到最后他才明了八福晋对他的情谊和他自己不肯放手的女人心根本就不在他身上。老九,没有太多可说的,一直在幕后拥护着八爷,一直利用着一个女人接近着康熙和雍正,打探着消息,最后才被女人的无怨无悔打动了心。

老十,历史书中的草包,可他只是性情直而已,待人却是真诚的。可是真的不适合那个复杂的宫廷啊!但傻人有傻福啊,找到一个真爱她的女人!十三,性格豪爽,外表俊逸,狂放不羁。可以把酒当歌,可以吹弹吟唱,吸引了蒙古的格格。可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喜欢的就不会娶。

可为什么要替老四去认罪而被幽禁十年呢?

幽禁中收获了奇女子绿芜的爱情。我是很喜欢十三的,因为他有头脑,对若曦也真的是相知的情谊而非男女之情,也帮了她不少忙,可是如果换成我是他我会去替老四背那个黑锅吗?他是真的义气还是愚忠?还是真的为了四哥的亲情?十四,也是个不羁的性子,一直追随着老八,可当老八受冷落的时候却凭自己的勇武赢得了康熙的欢心,当然他在适当的时候都会为老八说情,让康熙觉得他也重视手足之情,我一直以为他不在意那个王位,可是他却在若曦躲到他那里时想要知道康熙真正的想法。和老四一奶同胞却不同的命运,他心里有多少不甘啊!还有他对若曦是什么样的感情呢?说是朋友之情却保留了十几年她为救他的簪子,或许在那一刻他也动了心,只是知道她不属于他?说说女主人公吧,现代的张小文,古代的马尔泰。若曦。

她先是喜欢八阿哥的,在得知他不会为了她放弃皇位之争时选择了离开他。后又喜欢上老四,虽说刚开始是老四对她的误会,可是她到底是什么时候喜欢上老四的呢?是从那个强吻开始的吗?可那个时候在她心里的是老八啊!我认为她毕竟还是有着现代女人的思想,理智大于情感,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因她知道最后的结局是老四登基才会关注他多些,虽然她想改变老八也改变历史,可当她知道改变不了时是坚定的离开,就向她问自己的,为什么不能同生共死呢?人啊,还是自私多一点吧!现代的张小文是喜欢雍正的,喜欢他的狠,喜欢他的手腕,甚至喜欢他的残酷,那是因为事不关己。可她成了若曦,这些手腕,残忍都用于她身边的人的时候她还是受不了了。

有的时候打击一个人的心比肉体更让人难过。

步步惊心的观后感篇3

我默默凝视着放在桌子上的书,封面上的人物微笑着,这让我又想起这部电视剧——《步步惊心》。这个故事让我对那些明争暗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的朋友们都知道,一直以来,我非常喜欢一部叫《步步惊心》的电视剧。在《步步惊心》中,那些皇子之间的争斗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我曾经不明白,为什么那些皇子都去争夺皇帝的位置呢?他们就算不是皇上,也是皇亲国戚,也是王爷侯爵,也能享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荣,甚至要比皇帝还要舒服。古人不比现在人笨,这个道理我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都明白,他们怎么就不懂呢?如今我明白了,他们不是“不明白”,而是“不得不”。他们是皇子,是王爷,他们是兄弟,也是敌人。因为如果他们不争,就会被别的兄弟所灭。“弱肉强食”不仅形容自然界,也可以形容这里。天下容不得二主,他们十几人中只有一个赢家。他们深知,若自己不是皇帝,那么皇帝一定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一定必死无疑。

多么残酷的现实啊!剧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们既然享受了常人无法享受的荣华富贵,自然也要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什么兄弟情深,什么血浓于水,在一次次无情的陷害与杀戮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康熙晚年的时候,他的儿子们觊觎皇位,明争暗斗,即使睿智如他,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却无能为力。

历史是残酷的,也许皇子们争夺皇位的原因并非如此,也许更加残酷,我只愿给一切一个较为温存的解释。一切,都已消逝在尘土中,我们无从知晓。我只愿,让这本书带给我无限的幻想,即使就像这样静静凝视着它,也已足够。就让那些一个个早已逝去却因这套书而依然鲜活的形象,永远活在我的记忆当中吧。

步步惊心的观后感篇4

近日电视剧步步惊心火热放映,我在追的同时也听到很多朋友对这部电视剧的各种质疑,从选角到内容、从拍摄到质量,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说选角。

几位阿哥里面,我认为老四、老八和十三都非常贴切,除了每次看到郑嘉颖总觉得是tvb范儿之外,其他的和原著都比较符合:老四从外冷内热到阴毒狠辣,吴奇隆诠释得都不错,本来四爷就一直都是冷冷的表情,你让他换个表情就不是他了,我尤其喜欢德妃逼问李德全传位真相时四爷大步流星跨进屋子的那个眼神——坏也被他勾进去了;老八出了名的温润君子,即使失败也是谦谦有礼、温文尔雅,郑嘉颖的那个笑啊,真是深得我心,想想把若曦勾引了去的笑容,也无非如此;十三是我觉得最像原著的,老袁英气逼人、似笑非笑、情深款款,与十三神髓相合。

一开始我是不太看好林更新饰演十四的,毕竟他太小,演得太过纯真,而十四实际上也是一个非常工于心计的人,不过看到后来,我反而更喜欢这样的小十四,也许是看心计看得太多,也许只是单纯被林灭灭萌到了,反正这个十四倒出来了一种与原著不同却也深得人心的味道。

至于老九、老十、明玉和玉檀,人物性格比较简单,戏份也较轻,原著中我也没啥大印象,就不评价了。很多人质疑几个阿哥的年纪太老,要知道老九老八死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若曦十三岁穿越过来时他们也有二十多岁了,一群工于心计、成日谋划的青年,需要的是沉稳,而不是光鲜亮丽的偶像外表,我倒觉得年轻演员不一定能驾驭这样的角色。

八福晋明慧得到了大家的赞赏,我倒觉得前面几集露骨的嫉妒拍得不好,这怎么能是明慧呢?明慧是那种整死你也不让你知道的人,可不是一般的妒妇;若兰很美,也很符合原著的精神,她和十三是从一开始就把我带入故事感觉的人,不过若兰死的时候那一场戏我不喜欢,心如死灰的若兰即使欣喜,也应该是默默去的,而不是把一群人缠在自己身边,纠结着死去。

最后来说若曦,作为女主,争议声这么大是很少见的,当然,原著里的若曦也是备受质疑,有人喜欢有人厌恶,当年还有人称若曦是穿越小说史上最讨人厌的女主,诗诗接到这样一个角色,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会被所有人喜欢。

首先要承认诗诗不够惊艳,不是第一眼美女,这和原书中若曦的定位有一些不合(原书中的若曦一袭红装就让几位阿哥驻足流连了),我也不能强求别人说诗诗好看,我只能说凭自己的感觉,诗诗就像一杯清茶,初尝没什么奇特,慢慢去品,会发现她一定是耐看的,当然如果你从第一眼到现在都觉得她丑,那么当我没说过。

从人气来说,我一直觉得诗诗难以独自撑起这部戏,没办法,现如今很少有人喜欢茶了;从演技来说,她也的确不够成熟,她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坎坷的从影经历,难以磨练出陈道明那样的演技。但就我看来,诗诗是带了感情去演的,她在用心体会若曦这个人物。很多人说诗诗的表情很木,你去看原著,若曦除了在八爷府上那一段,有几个时候是有表情的,深宫之中一个弱质女流,谨言慎行、步步为营,脸上却都不能表露,也许换个经验丰富的演员会用眼神各方面去传达给观众,但诗诗只是把自己当成若曦,而不是在“演”,很多表演上的东西反而忽略了,以至于很多时候你要看着她的背影才能体会到几分钟前的悲伤。

总的来说诗诗的演技的确不算成熟,若曦的角色在表演上还有空间,但感情上是实的,需要用心去体会。大家也不要再把目光集中在长相不够惊艳或者额头上的痘痘这种无谓的问题上了。

其次来说内容,集中在这个问题上的就是抄袭,这个我就不多说了,懒得解释,争论的人也各自散了吧,一个东西一旦和喜好扯上关系,就不能用理智和是非来衡量了。

很多人不喜欢步步里的对话半文半白,我只能说就像新红楼把《红楼梦》的词句改成比较现代的,我却只看了两集就放弃了一样,我比较喜欢原汁原味的东西,你若不喜欢,也没人强求你,大可以去看新红楼。我认为把宫和步步惊心做比较实在没什么意义,它们是实质上完全不同的东西,宫的超高人气表明了它有自己固定的受众,步步惊心从成书到现在也表明它有自己的拥护者,就好比是冰糖葫芦和芙蓉糕,你爱哪个吃哪个,无所谓贬低另外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宫粉反投步步的有,步步书迷情陷宫的也有,两者都爱不释手的更有——爱看谁看谁,有啥吵吵的!

最后就是拍摄质量。

我看小说的时候非常佩服作者的构思和情结构造,却也觉得就写作功底来说不算精致——时间跳跃太快、缺少连接、内容前后有交代不清的地方、隐笔太多,当作小说细细读来别有趣味,拍成电视剧却略显仓促,毕竟原书中那么多的心理描写是很难表现的,那么多的隐笔甚至连读者都难以发现,更何况以看乐子为主要目的的电视观众?再说唐人作为一个不大的公司,历来拍摄能力有限,从射雕到仙三历历可数,这次也算是倾尽全力投入步步,能出来的这样的效果实属不易。我觉得步步惊心可以成为翻拍的对象,大家一起来慢慢磨练,总能把这块璞玉雕琢出来,震撼众人。

步步惊心的观后感篇5

看完步步5整天,我依然神志恍惚,像是一口闷气积压在胸口,任我怎么用尽力气,也无法呼吸。坐在院子里,捧着一杯热茶,看天边浮云,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哪种被人拿去了魂魄的滋味---纵然百般相思,千种心痛,我竟不原意抽离其中。

关掉电视,合上小说,我为四爷心痛。我痛的是这样一个为爱隐忍付出的男人,终于还是让爱于指尖滑落,可这一切是谁的错?

电视中,最最让我心痛一幕是:若曦向四爷坦白了名单之事后,皇后与四爷聊天,让他体谅若曦的难处,四爷只是沉沉的说"这么多年,朕为她所做的一切她都不明白,她不明白。"只为这一句话,我哭的肝肠寸断。

四爷对若曦的爱,爱的无私,爱的彻底,广博到已经可以包容天地,他唯一希望的,只是若曦体谅他的用心,可若曦终究没能做到。

若曦对不起四爷的爱。我这么说,并不仅仅因为我是四爷党。爱情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说白了在困苦中,两人要始终同心,才能苦尽甘来。若曦在浣衣局的十年,受尽辛酸凌辱,四爷退隐田园,两人过的日子都比后来在宫中苦过百倍,可他们终究坚持了下来,只因为那时他们有的共同的心愿--不离不弃,守得云开见月明。

四爷登基后,全心为若曦营造他承诺过要给她的幸福:他想与若曦生儿育女,每天见她微笑。若曦却开始举棋不定,瞻前顾后,说白了她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若曦有全部女人的通病--幸福在手里时,不懂珍惜。

没错,四爷杖责了喜鹊,割了张千英的舌头,蒸了玉檀,逼八爷休了明慧--可这一切,哪点儿与若曦无关?喜鹊多嘴,报告齐妃四爷与若曦在养心殿的行踪,若曦当时并无名分,四爷是为了保护她的名声才杀一儆百;张千英当年在浣衣局试图非礼若曦,四爷岂能不知?玉檀是九爷间隙,可她招来杀身之祸是因为她试图用若曦与十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的交情来挑拨四爷与若曦的关系;明慧更甚--进宫告诉若曦一切祸端均是由当年她告诉八哥的名单所致,并放话"我们若受十分苦,定让你也承担五分",最终让若曦小产,并终生不能再孕!----这件件桩桩,

四爷无法姑息,只因他爱若曦太多,见不得她受委屈,见不得别人挑唆他们之间的感情,虽然所用手段强硬,可这些人都是不知悔改之人,姑息日后必酿大祸。若曦不懂四爷用心,件件都怪在四爷身上,当他们的心再也无法走在一起时,离别已经无从抗拒。

四爷最终背叛了康熙,篡夺了皇位,一半为十三,一半为若曦。酒醉时,他也说怕康熙不原谅他。我难过,是因为我觉得四爷如同一颗大树,拼尽全力撑起一片天空为若曦挡风遮雨--目的只是为了让若曦在他的守护下过的安稳,再不过从前担心受怕的日子。若曦却偏偏拿了把剪刀,一刀刀剪掉那些遮住她阳光的枝叶,那树岂能不痛?

若曦不懂得有舍才有得,自恃有了四爷的宠爱,所以她想要更多。八阿哥罚跪,她要陪着跪在佛堂,这让四爷这样一个大男人情何以堪??所以当最后,四爷知道若曦与八阿哥的一段情后,才说八阿哥的话如刀,刀刀捅在他心上。因为他知道若曦并没放下八阿哥--哪怕是在若曦成了她的女人之后。八阿哥故意用若曦伤他,可如果当时若曦已经对八阿哥无情,又怎能伤到四爷??四爷绝非不大度之人,可他跟若曦有过约定,彼此坦诚相待,若曦这么大的事情,瞒了他骗了他。他伤心绝不是因为若曦曾爱过老八--而是她瞒了他这么久,并且到如今也没真正

放下。女人在嫁人前爱过别人,这不重要。可当你最终选择了的时候,是不是该把从前抽离,至少不让它成为伤害你现在爱人的把柄?

我不讨厌若曦,她做的一切,不过是随了她的心。她有善良的一面,却也有固执,势力,现实的一面。她永远都不可能像明慧爱八阿哥那样去爱四爷,她爱四爷与四爷对她的爱全然不在一个境界上。就像四爷说"她都是为了别人,我都是为了她"。当然,这也是四爷的无奈。明慧与若兰那样完全为爱付出的女人,四爷或者根本入不了眼,对不了他的胃口。

可四爷这样的男人,若为女人,一但爱过之后,终究无法再爱别人。他爱的热烈,爱的决绝,爱的隐忍,爱的忘我。所以才能最终浸透了若曦的心,让她也绝无再爱他人的能力。在嫁给十四阿哥后,才明白对四爷的相思蔓延的不能自持,身上全是他的烙印--写他写的字,喝他喝的茶,赏他赏的花,喜欢微雨,讨厌烈日。可是,可是,这不来的太晚了吗??如果她一早知道是这样,如果她对四爷的所作所为能不那么挑剔,他们本可儿孙满堂,幸福一世。

桐华笔下的四爷,在我眼中,确是完美的男人。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让我心跳难止。我早就过了做梦的年龄,这一次,却在这一曲"步步惊心"终了之际,全部沦陷。世上本不可能有如此男人:睿智如此,隐忍如此,冷静如此,深情如此。纵然百炼成钢,在心爱的女人面前,也都化作绕指温柔。书中的很多细节,我都不忍再去翻看。有三个场景确是在我脑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太子向康熙要若曦后,所有人都不敢接近若曦时,四爷承诺娶她;当离弦的箭向若曦飞去,四爷飞身替她挡住;四爷养心殿想要若曦,若曦胡搅蛮缠说要做皇后时四爷的

断然拒绝。回味着这三点,我竟再想不出一个男人还能怎样的好。一个权倾天下的男人,对一个女人宠爱到如此地步,是幸还是不幸?

如同若曦嫁给十四后说,索性将全部人都遗忘,只剩下我和他。再翻开书时,我已经看不到书中的其他人物。对我而言,这只是一本写四爷的书,我看不到其他人,也不想去看其他人。我只是一遍遍读着有他的句子,看着电视中有他的画面。叹息着若曦纵然爱他,终究没有懂他。每个女人倾心的男子都不相同,而四爷这样的男子,注定是我的死穴。从第一眼起,就已经万劫不复。

步步惊心的观后感篇6

《步步惊心》已经看完了,感触颇多,为了皇位不惜付出沉重代价的皇子们,四爷的心痛,八爷的心疼,九爷的心悔,十三爷的心碎,十四爷的心伤更为了陪伴着他们不离不弃的女人们,一幕幕一直充斥着脑海

八福晋郭络罗氏,这个为了八爷全心全意付出的女子,究竟需要多少爱才会如此呢?在八爷春风得意时,在八爷落寞失意时,只有她也唯有她坚定的站在他身后,陪着他,守着他,当雍正命八爷休妻时,心如死灰的她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自尽,对她而言,八爷就是她生命的全部,如果离开他,活着还有何等意义?她将自己的一生完完全全的奉献给了八爷,纵使八爷有再大的野心,也全力支持他,维护他。娶到这样的女人,真是八爷的福气。

绿芜,虽是虚构,但我一直在思考着,现实中,有无这样的女子?在十三爷落难的时候不离不弃;在十三爷辉煌的时候抽身而退,换做任何人,估计都不能做到吧?说八福晋伟大,但毕竟他们荣辱与共,但绿芜呢?敢爱敢恨,为了爱选择了十三爷,为了恨放弃了十三爷,此样的女子,恐怕再也遇不到了,她的洒脱,她的明事理,她的执着,她的痴情,她的一切的一切,即使纵身跃入深湖,也令人久久不能忘记,十三爷没有爱错,而她也成为十三爷心中永远的痛,延续着对承欢的爱

玉檀,看完以后最不值的就是她,为了当年的救命之恩,她付出的太多太多了。那个在冰天雪地里被鞭子抽得血迹斑斑却不肯松手的瘦丫头,握着笔忽然被九爷搂在怀里吓得浑身颤抖的少女,站在宫墙的角落处默默凝视九爷的宫女。好一句红尘中一痴傻人而已,玉檀不悔对于玉檀,九爷,似懂非懂,却又不愿意懂。他身边的女人没有像玉檀一样,到最后,他连死都不能安心,带着对她的后悔和怜惜走了

马尔泰.若曦,因为是现代的人,所以我会想,如果换做你我中的任何一个人穿越过去,会和她做出一样的选择吗?历史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知道了所有人的结局,却无法得知自己的,这种心情,还不如什么都不知道,糊里糊涂的过比较好。对八爷,她喜欢过,但我认为不能称得上爱,八爷虽没有为了她而放弃争夺皇位,但如果真正爱一个人,虽不能避免他不会是大清帝国皇帝的事实,也会在他身边陪伴着,八福晋一语击破如果是你,你也可以,只要你心中有爷。所以只能说她不够爱八爷,而对四爷,因为早知道他会是以后的皇帝,所以从一开始就有意的向着四爷,虽然其中故事曲折,但不可否认的是她是爱四爷的,甚至即使他不是以后的雍正帝,也会爱着他。但偏偏造化弄人,最后嫁给了十四爷,如果不是九爷的怀恨在心,如果不是八福晋的一番言语,如果不是对十三爷的满心愧疚,结果就不会如此,有因必有果,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一样的,若曦的离开,十四,终究没有和她最爱的男人走到最后,如果若曦不愿意,我相信十四爷永远也不会拿出康熙的那道圣旨,她解脱了,也困住了。终日的写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而临终时终没有见到她的胤禛,四爷没有让十四爷送走自己的皇阿玛和皇额娘,而今讽刺的是,自己心爱的女人走终究也因十四爷而没能见到最后一面。一切都是天注定,又能怪谁呢?又记起胤禛曾对若曦说过的话:

我不信我们无缘!就是老天不给,我也要从他手里夺来

我们蹉跎了多少时间?从我答应娶你到现在已经十年,我如今只想尽可能多在一起,我怕我们还能有几个十年呢?

我要你为我生儿女,我想看到你和他们在一起大笑的样子,那是我心底的幸福。

我如今有的就是整个天下,可这些你根本不看重,我能给你的只有我的心,我要你陪着我,在这似乎满是人,却又空落落的紫禁城里,一些也许一辈子都不能对人言的事情,你能懂。最后附上若曦写给胤禛的信:

胤禛:

人生一梦,白云苍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当一人轻描淡写地说出想要二字时,他已握住了开我心门的钥匙;当他扔掉伞陪我在雨中挨着、受着、痛着时,我已彻底向他打开了门;当他护住我,用自己的背朝向箭时,我已此生不可能再忘。之后是是非非,不过是越陷越深而已。

话至此处,你还要问起八爷吗?

由爱生嗔,由爱生恨,由爱生痴,由爱生念。从别后,嗔恨痴念,皆化为寸寸相思。不知你此时,可还怨我恨我?恼我怒我?紫藤架下,月冷风清处,笔墨纸砚间,若曦心中没有皇帝,没有四阿哥,只有拿去我魂魄的胤禛一人!相思相望不相亲,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曲阑深处重相见,日日盼君至。

若曦

不想写了,眼泪止不住。很难过,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珍惜在一起的时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步步惊心的观后感篇7

不可避免的争斗

——观《步步惊心》有感

我默默凝视着放在桌子上的书,封面上的人物微笑着,这让我又想起这部电视剧——《步步惊心》。这个故事让我对那些明争暗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的朋友们都知道,一直以来,我非常喜欢一部叫《步步惊心》的电视剧。在《步步惊心》中,那些皇子之间的争斗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我曾经不明白,为什么那些皇子都去争夺皇帝的位置呢?他们就算不是皇上,也是皇亲国戚,也是王爷侯爵,也能享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荣,甚至要比皇帝还要舒服。古人不比现在人笨,这个道理我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都明白,他们怎么就不懂呢?如今我明白了,他们不是“不明白”,而是“不得不”。他们是皇子,是王爷,他们是兄弟,也是敌人。因为如果他们不争,就会被别的兄弟所灭。“弱肉强食”不仅形容自然界,也可以形容这里。天下容不得二主,他们十几人中只有一个赢家。他们深知,若自己不是皇帝,那么皇帝一定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一定必死无疑。

多么残酷的现实啊!剧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们既然享受了常人无法享受的荣华富贵,自然也要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什么兄弟情深,什么血浓于水,在一次次无情的陷害与杀戮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康熙晚年的时候,他的儿子们觊觎皇位,明争暗斗,即使睿智如他,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却无能为力。

历史是残酷的,也许皇子们争夺皇位的原因并非如此,也许更加残酷,我只愿给一切一个较为温存的解释。一切,都已消逝在尘土中,我们无从知晓。我只愿,让这本书带给我无限的幻想,即使就像这样静静凝视着它,也已足够。就让那些一个个早已逝去却因这套书而依然鲜活的形象,永远活在我的记忆当中吧。

步步惊心的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初二读后感的作文7篇

在广场的蟋蟀的读后感推荐7篇

彩色的翅膀的读后感参考7篇

读关羽的读后感7篇

谷中的秘密读后感7篇

读《爱的教育》的读后感模板7篇

论语高一的读后感7篇

豌豆上的公主的读后感7篇

《冬》的读后感最新7篇

《英雄》的读后感参考7篇

步步惊心的观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6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