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实施,教师能够及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适当的调整,教案的提前准备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性和系统性,下面是360好工作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整数乘整数教案推荐6篇,感谢您的参阅。

整数乘整数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总结规律和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在本册知道了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这些已有的知识为学生探索本课新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运用折纸的方法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能够感知分数除以整数的基本算理,进而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探索)
1复习切入:有一只小青蛙想要找到自己的妈妈,必须要通过这难题一道道的难题闯关,你愿意帮它找到妈妈吗?
通过上面的练习老师知道同学们的本事真不小,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看看你有没有和孙悟空火眼金睛的本事。
2观察规律:观察每一组的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给学生观察的时间)
学生小组内谈谈你的发现。(教师倾听巡视)
学生谈发现,试着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发现。
3教师小结: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师板书)0除外,就等于数这个乘另一个数的倒数。
你们果真有火眼金睛的本事,发现了数学中的一个规律。
我们刚才发现整数除以整数,就等于整数乘这个数的倒数.那这个规律适用于分数除法吗?
活动二(发现规律)
探索新知
1、学生猜一猜。到底是不是像同学们想得那样呢?我们以分大饼饼为例,试着想一想。(出示,指生读题)
2、二分之一张是什么意思?把它平均分成3份又是什么意思?(生:二分之一张就是半张;把它平均分成3份就是把半张披萨平均分成3份。)?教师提问:把半张披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整张披萨的几分之几?你能列出算式吗?生列式。
3、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折一折涂,看看每份是整张的几分之几?开始。
4、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集体交流(找几人说说想法。)
师: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操作,知道了,那计算你会吗?师生共同交流,教师板书。
做到这,咱们看看,刚才咱们发现的规律适用于分数除法吗?生说。
5、总结:分数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出示)
读一读,记一记你的发现
活动三(练习巩固)
1、初步练习(两道基本的习题巩固所学)
2、趣味练习(通过打气球的游戏进一步加深练习)
3、你是不是会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1题,学生读题,师生一起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然后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交流计算过程。
第2题六一儿童节期间,学校用了
平方米的红布做了一块4米长的宣传标语。这块标语的宽是多少米?自己读题。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想一想为什么用除法列算式?
活动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整数乘整数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 = + +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 + + = = 3× ×3=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 + + = ×3=
二、自主探索(一)出示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 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交流、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 + + = = = (块)
方法2: ×3= + + = = = = (块)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 + + = ×3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 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 ×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 的和是多少?
+ + = = = = ,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四、归纳、概括:
(一)结合 = ×3= 和 + + = ×3= ,说一说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
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巩固、发展
(一)巩固意义
1.改写算式
+ + + =( )×( )
+ + + + + + + =( )×( )
2.只列式不计算:3个 是多少? 5个 是多少?
(二)巩固法则
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4 ×6 ×21 ×4 ×8
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2.应用题
(1)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 平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2)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张画是边长 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三)对比练习
1.一条路,每天修 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
2.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 ,4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
六、课后作业
(一) 的3倍是多少? 的10倍是多少?
(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一种大豆每千克约含油 千克,100千克大豆约含油多少千克?1吨大豆呢?
七、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 + + = = = (块)
用乘法算: ×3= + + = = = = (块)
答:3人一共吃了 块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整数乘整数教案篇3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使学生体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第一课时 小数除以整数(一)
——商大于1
教学内容:p16例1、做一做,p19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的: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24÷4= 416÷32= 1380÷15=
二、导入新课:
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
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1)生: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追问:24表示什么?
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问:和前面准备题中的224除以4相比,224除以4和它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四、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
五、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
课后反思:
学生们在前一天的预习后共提出四个问题:
1,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熊佳豪)
2,为什么在计算时先要扩大, 最后又要将结果缩小?(郑扬)
3,小数除以整数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梅家顺)
4,为什么小数点要打在被除数小数点的上面?
特别是第4个问题很有深度, 有研究的价值。 在这四个问题的带动下, 学生们一直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 教学效果相当好。
整数乘整数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课件出示情景图: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 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小组自主研究计算方法,交流汇报。
预设:(1) (个);(2) (个);(3) (个);(4)3个 就是6个 就是 ,再约分得到 (个)。(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 个,3个人就是3个 相加。
生2:3个 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
提出质疑:3个 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 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整数乘整数教案篇5
教学内容:例7、例8以及练一练,练习九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是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
2、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3、使学生经历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教学流程:
一、复习”假分数“,导入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教学:
1、板书:假分数
问:怎样的分数叫假分数?请你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分类说)
(1)等于”1“的假分数。(分子和分母相同,不为0)
(2)分子是5的'假分数。(分母是1~5,一共有5个)
(3)分母是5的假分数。(分子从5开始依次加1,说不完,说5个,然后加”......“)
2、请依次说出分母是5、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学生说,老师板书)
5分之5,5分之10,5分之15,5分之20......
问:5分之5也就是多少?(板书:=1)
那5分之10呢?你是怎么想的?
(方法一:想除法,10÷5=2
方法二:想5分之10也就是2个5分之5,1个5分之5是1,2个5分之5就是2。
方法三:画图理解。可以用方块图,也可以用数轴等表示。......)
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容易呢?
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5分之15和5分之20分别等于几?
指名交流所用的方法。
3、小结:这几个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想一想,怎样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
你能也说几个这样的假分数吗?
指名说几个这样的分数化成整数。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结方法:可以把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就是要化成的那个整数。
4、练习:p.49第1题
学生完成后指名交流。
二、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教学:
1、板书5分之14。问:这个假分数能化成整数吗?为什么?
2、探究方法:那应该怎么算?
方法一:14÷5=2......4
商2就是整数部分,余数4就是分子,分母不变。
板书该带分数。指出:这样的分数叫带分数。前面部分叫整数部分,后面是分数部分,只能是真分数。读成:2又5分之4
方法二:把5分之14改写成5分之10加5分之4。5分之10就是2,2加5分之4,加号不写,就写成2又5分之4。
3、连一练:把3分之12,6分之30,5分之8、3分之8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指名交流。说说为什么前面两个能化成整数,后面两个只能化成带分数?
三、巩固练习:
1、(第2题)先用假分数表示下面的涂色部分,再改写成带分数。
2、(第3题)先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再读一读。
3、(第4题)在直线上面的□里填假分数,下面的□里填带分数。
4、(第5题)填空。
5、(第6题)判断大小。要求学生依次说明判断理由。
6、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
四、全课总结。
整数乘整数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笔算)。
2.在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方法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学习具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秋天到了,人们都在广场放风筝。有三个小同学也想去放风筝,他们想买一样的风筝(课件展示例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二、自主探索
了解小数乘整数
1.说一说如果是你,想买哪种风筝?
学生自由回答。
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提出:xx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
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汇报(可能可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105角就等于10.5元
(意图: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在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竖式笔算。)
3.小结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三个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指板书),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可以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想到了把元角分转化成乘法竖式来计算,同学们可真棒。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比较发现
师: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
2.尝试解决
教师出示0.72×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③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认识到乘法比较简便。
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师: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乘整数乘法计算。谁能举个例子和大家说说具体的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巩固提升
完成做一做第1题、第2题、第3题
重点讲解2.3×12(两位数乘两位数中间的部分积是否加小数点这个问题很多搞不清楚。)
(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整数乘整数教案推荐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