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过程使教师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教案中应包含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以便更好地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下面是360好工作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小班关于球的教案参考8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小班关于球的教案篇1
活动内容:
认识4以内的数量
活动目的:
让幼儿知道3添上1是4,让幼儿学会手口一致地正确点数4个物体并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拍手游戏《你说我答》让幼儿复习2、3两数的关系。如:
师:小朋友告诉我,比1多1就是几?
生:比1多1就是2。
(1)比2少1就是几?
(2)比2多1就是几?
(3)比3少1就是几?
2、以情境《小主人》演示取苹果招待客人的'过程,幼儿认真观察后,启发幼儿说一说:1个苹果是怎样变成2个苹果的?2个苹果又是怎样变成3个苹果的?
3、请幼儿学当小主人,教师说出家里来了1个客人,幼儿从篮子里取出1个苹果招待客人,按次序取出3个苹果,通过操作知道1添上1变成2,2添上1变成3。
4、启发幼儿运用知识的迁移学习3个添上1个变成4个。教师提问:3个怎样变成4个?让幼儿边思考边操作。根据操作得出结论:3添上1是4。
5、教师出示4个儿童卡片,让幼儿手口一致地数出来了几个小客人?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请幼儿取出相应数量的食品招待客人(4个糖果,4块饼干、4杯可乐……)。
6、游戏《捉迷藏》巩固幼儿点数4以内的数量。幼儿到活动室寻找事先放置好的卡片,数一数卡片上有几个小朋友,并把总数告诉教师。
7、游戏《四人手拉手》,幼儿四散活动,边走边念儿歌:“我们都是好朋友,走呀走呀走呀走,快快变成四人手拉手。幼儿立即四人一组手拉手围成圈,并点数人数。
幼儿园小班关于球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装扮活动,体验装扮的乐趣。
2、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和爸爸妈妈交流。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如果你喜欢的人不见了,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二、基本部分
1、观察感受
(1)情境表演:妈妈不见了。
(2)交流讨论:宝宝找不到妈妈了,怎么办?
2、尝试体验
请幼儿作妈妈,带着宝宝去公园玩,将发生的.事情表现出来。鼓励孩子大胆表现,并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想办法。
三、结束部分
教师讲评。
幼儿园小班关于球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1、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复述故事
2、喜欢讲故事,并能够在集体前大声讲述故事
活动准备:《小猪盖房子》系列图片
重点难点:能够在集体前大声讲述故事
活动地点:活动室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说出故事的内容:有个关于小猪的.故事,叫什么?记得他们是怎样盖房子的?后来发生了怎么事情?
2、介绍活动内容,鼓励幼儿讲故事。
3、老师站在合适的位置,拿着《小猪盖房子》的系列图片,请幼儿讲述故事。第一遍时请4~5名幼儿讲述,教师讲他们困难的部分;第二遍时,请2名幼儿同时讲;第三遍时,请名幼儿讲述。
4、活动结束后,鼓励幼儿的进步。
幼儿园小班关于球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爱护小手,不玩尖利的东西。
2、知道手划破后简单的处理和保护方法。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一张。
教学过程:
1、请幼儿观察图片,提问:
(1)这个小朋友的手怎么啦?(出血了)(2)好好的小手怎么会出血呢?(被东西划破了)(3)什么东西会把手划破?为什么?(玻璃片、针、铁钉、铁丝、剪刀等。因为这些东西很尖,很锋利。)(4)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的手有没有被划破过,手划破了有哪些不方便。
2、讨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手不受伤。(平时不玩剪刀、小刀、针、玻璃片、铁片等尖利的东西。)小结:我们周围有很多东西,有的是很尖的,有的是很锋利的.,如果我们去玩这些东西,就会把手划破,给自己带来危险和许多不方便。所以小朋友们不要去玩这些东西,以免我们的手受伤,影响我们的教学和生活。
3、讨论怎样保护、处理受了伤的手。
(1)如果手不小心被划破了,能不能用没有洗过的手去捂伤口?为什么?(不能,因为没有洗过的手有细菌,会使伤口感染、化脓。)
(2)手受伤了怎么办?(如果擦伤了皮,要先清洗伤口,然后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严重的要找医生处理。)
(3)手包扎后还要注意哪些事项?(不能把伤手浸在水里,不能随便揭掉包布,要按时找老师、医生换药等。)
小结:
如果我们的小手已经受了伤,就更要好好保护,这样才能使它快快恢复健康,为我们服务。
幼儿园小班关于球的教案篇5
一、名称:美术粘贴活动
二、目标:
1、巩固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特征及颜色的认识。
2、练习使用剪子,剪图形,并进行粘贴。
3、培养良好的手工活动常规。
三、准备:
1、三种图形的家(纸板)三种图形的不干胶;
2、画好的图形范画及图形;卡纸、胶棒、剪刀若干。
四、过程:
1、(幼儿自由选择图形的.不干胶贴在胸前,扮做图形宝宝。请另三们老师举图形牌)引导幼儿找到与之相同图形的家(并启发幼儿说一说自己拿的是什么图形。为什么你说它是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积极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如:用手去摸,用语言表达出来图形的特点。)
2、"请小朋友看一看冯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画呀?"(粘贴画)"你们发现它有什么特点吗?"(引导幼儿说出是由各种图形组成的)"你们想和老师一起来做一幅画吗?"
3、老师提完要求后,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范画,认真观察他们是如何组合的?并自取一筐图形进行剪纸和粘贴。
五、重点:
1、能说出自己剪贴的图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是什么颜色的
2、在制作的过程中,老师要巡视检查,有困难及时帮助
3、引导幼儿收拾好剪剩下的纸头、剪刀和胶棒,培养良好常规。
4、相互欣赏作品,结束!
幼儿园小班关于球的教案篇6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的天性是好动,观察能力、模仿能力特别强。利用生活中的图形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还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一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活动认识圆形、三角形。
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丰富幼儿的词汇,锻炼幼儿的胆量。
教学重点、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只小盒子 、四颗大小不同的纽扣,三根火柴棒,
2大头针若干、泡沫板一块、绒线或铜丝若干。
3圆形、三角形卡片、雪花玩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球、魔方、饼干、盆碗、纽扣让幼儿观察它们都是什么形状。如果知道告诉老师,小朋友认识那些图形。
2小朋友喜欢这些图形吗?
3今天我们就和这些图形做朋友。
二基本部分
1玩纽扣吧,请小朋友把自己手中的纽扣从大到小地排列并数数有几颗纽扣?(4)。问这些纽扣都是什么形状的?并请小朋友把最大的.纽扣拿出来,摸一摸,看一看。
2找圆形;纽扣是圆形,还有什么是圆形的?让幼儿在教室里找圆形,找到后告诉老师,要大声回答问题,(表、桶、球、水杯)。
3连三角形:请小朋友用三根大头针随便分开插在泡沫板上。教师用一根绒线把大头针连起来后让小朋友说出是一个什么图形?(三角形).。比一比三角形与圆形有什么不一样?(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4让幼儿自己动手,拼三角形:请每个幼儿用三根火柴棒拼成一个三角形。
三结束部分 :
1发给每个幼儿一根铜丝,让幼儿发挥想象任意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而且还要说出自己的想法,锻炼幼儿的手脑并用,语言表达能力。
2给雪花玩具归类:圆形的放在圆盒子里,三角形的放在的三角形盒子里。
3摆卡片;发给每个幼儿一套图形卡片,让他们有创意的摆出各种组合图形。
4欣赏图形,让幼儿自己来评价一下小朋友的作品。
5教师总结在课堂上全体小朋友的表现。
教学反思
我利用幼儿的好动好学的天性,让幼儿自己边学边边动手、边观察,在生活中找出各种图形,而且,锻炼幼儿说话、要大声说话,不仅要在科学常识方面学习,还要丰富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利用幼儿动拼图形时,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要想像出他所喜欢的图形才能拼出各种图形,幼儿特别喜欢用铜丝和图形卡片来拼图。就像变魔术一样。一会变成圆形、一会变成三角形又变成正方形,幼儿还用卡片组合拼图,用圆形和三角形组合成一只小鸟,三角形圆形正方向组成大象。幼儿特别有成就感。非常激动学习兴趣特别浓。
本节课幼儿的注意力特别集中,就连胆小幼儿都能拼出简单的图形。这说明幼儿很聪明,只要给他们搭建平台,他们就有机会展示自己,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如果,这节课从上的话,我要给幼儿一支笔,要让动手他们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如、电视、洗衣机、冰箱、球、车轮、等等
幼儿园小班关于球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
2、引导幼儿根据指示牌要求行动,并能随音乐较有节奏的表演。
3、让幼儿体验声音给人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罐子32个、红豆若干、核桃若干、米若干
2、指示牌红豆、米、核桃
3、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空罐子,摇一摇
师:看看今天顾老师带来了好多好多的罐子?
师:罐子里面有东西吗?(幼:没有!)
师:你怎么知道没有?(幼:没有声音)
师:没有声音可能罐子里没有东西,打开罐子看看到底有没有东西哦!
2、老师转身在罐子里放进一个核桃,摇一摇
师:顾老师要来变魔术了,你再来听听里没有声音?
师:现在里面有东西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幼:有声音所以有东西)
3、师小结:有声音了,有声音就是里面有东西了对吗?
二、听一听、猜一猜。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
1、游戏挑罐子――教师请幼儿用耳朵找一个有东西的罐子玩一玩。
师:我这儿呀有这么多的罐子,考考小朋友的耳朵谁的最灵?找一个里面有东西的罐子。罐子都封住的不可以打开的噢!今天用耳朵找一找哦!
师:谁的罐子里有东西的?
师:大家都有的啊!
师:罐子宝宝保护好,罐子宝宝一直发声音声音也会哑掉的哦!
2、听辨声音,为自己的罐子找声音相同的朋友,教师根据罐子的声音把幼儿分成三组坐下小班科学:罐子里的'声音小班科学:罐子里的声音。师:罐子宝宝都有声音对吧?里面的声音一样吗?听听,你的东西和他的东西一样吗?那我们来给罐子宝宝找找朋友。
①选出一名幼儿找声音相同的罐子宝宝。注:先请一个罐子里是核桃的宝宝上前,因为核桃的声音最容易辨认。
师:我们先来请一个朋友,给你罐子里的东西找一个好朋友,找不到好朋友很孤单的哦,仔细听哦!
师:先听听他的,他来给你找了,谁是他的朋友?是他好朋友赶快站上来。
②教师拿大米罐子找朋友,
师:顾老师来和你们找朋友了,谁和我是好朋友站上来!
③剩余的就是红豆宝宝,教师请剩余的孩子一起摇一摇。
④请声音一样的孩子坐在一起,然后声音一样的罐子放在一起。
3、让幼儿了解每一个罐子中的材料,并认识红豆、核桃、米。
①师:你们知道吗,今天顾老师在这三个罐子里放了这三样东西!
②出示指示牌,依次认识红豆、核桃、米
a:出示米指示牌 师:这是什么?
b:出示红豆指示牌 师:这是什么呀?(红豆宝宝)
c:出示核桃宝宝指示牌 师:还有一种是……?
4、感知不用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鼓励幼儿将物体与声音对上号
师:看了这三种东西你猜猜谁是核桃宝宝?(教师一一摇一摇请幼儿辨别)
师:你刚才是拿了什么宝宝的?核桃宝宝拿回去。xx小朋友你们拿的是什么宝宝啊?你们呢?
三、游戏――“警察叔叔 红 绿 灯”
1、幼儿了解游戏规则:看标记牌,轮流摇自己的罐子。
师:警察叔叔这样子(教师将标记反面红色的展示给幼儿看),看到红灯,就不好出声的哦!警察叔叔反过来就你来出声,会不会?罐子宝宝保护好!先来试试看
小班科学:罐子里的声音教案。
2、教师出示指示牌 相应指示牌的宝宝摇一摇(练习两到三次)
注:见红色便是停止
3、教师清唱《幸福拍手歌》,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标记牌依次摇罐子演奏。
师:顾老师要唱一首歌和警察叔叔一起让你们发声音,这个声音会很好听的。
注:教师清唱,幼儿伴奏。
4、随音乐练习
师:顾老师请来了一个乐队,音乐很快的所以宝宝的眼睛耳朵要特别亮哦!我们一起来试试。
四、延伸探究活动
1、师:听听想想,罐子里没声音就代表没东西吗?
2、出示装有纸的罐子,摇一摇。
师:没声音,为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幼儿园小班关于球的教案篇8
玩法:
1、一起叫口令:"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不许走路不许笑!"
2、口令完毕,立即保持静止状态,无论本来是什么姿势,都必须保持不动。
3、如果有一人先忍不住说话,或者笑,或者行动,则这个人是游戏失败者。暂停一次游戏,然后再开始下一轮木头人游戏。
4、教师可创编各种口令,让幼儿单脚站立不动、下蹲不动、一手着地不动等。
《切西瓜》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2、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3、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1、已认识西瓜,了解西瓜的外形特征。
2、吃过西瓜。
3、毛毛虫的头饰。
【活动过程】
1、带领孩子做热身运动。
2、讨论西瓜的外形特征。
猜谜语导入课题。
师:西瓜长得什么样?我们想一个什么好办法,让大家变成一个大西瓜?(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现在我们变成大西瓜了)
师:我们用什么办法能变成小西瓜?(幼儿手拉手,小碎步朝圆心走,变成一个小西瓜)
3、游戏:切西瓜
幼儿围成圆圈,教师示范讲解游戏规则,师幼共同有节奏地念儿歌:“切切切西瓜,我们的'西瓜香又甜,要吃西瓜切开来。”教师边走边有节奏的在幼儿拉手处做切西瓜状。儿歌念完时,教师的手停留在哪两位小朋友中间,这两位小朋友就把手放开,拉着其余小朋友的手往圆心跑,表示西瓜被切开了。
4、教师扮演毛毛虫来吃西瓜练习切西瓜游戏。
5、请2名幼儿扮演毛毛虫的朋友练习从三处切西瓜进行游戏。
6、放松活动。
带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做放松活动。
师:毛毛虫和他的朋友们高兴的说:“谢谢大家,谢谢大家,我也给你们准备了好吃的水果,咱们一起到我家里去吧。
幼儿园小班关于球的教案参考8篇相关文章:
★ 玩球的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