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推荐8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读后感就像一座无形的桥梁,连接着作者的智慧结晶与读者的心灵感悟,让思想得以传承,在写读后感时,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写作的瓶颈,下面是360好工作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读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推荐8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推荐8篇

读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篇1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书是《平凡的世界》,如果让我总结一下自己对于这本书的感受的话,我想我会给出这样的两组词:苦难和奋斗;平凡和伟大。

它的内容如它的名字一样,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几十年的时光,在路遥笔下铺展开来,没有一点的矫柔造作。给我们展示了一副普通而又内含丰富的生活图景。

主人公孙家的两兄弟孙少安和孙少平,属于努力抗争命运的一类人。孙少平——我发自内心地佩服这样一个角色,是因为他面对困难所表现出的不懈的奋斗。他的经历让我不得不想起了不倒翁,想起了弹簧,不管你怎么推他,怎么压迫他,都不能真正的打败他,大大小小的挫折之后,我看到的是一如既往地奋斗着的少平。

我佩服他,可以在那样如此穷苦境地下,仍然不放弃读书的机会,我能够想象得出,当他蜷缩在破旧的被褥里,当他就着昏暗的光亮读书的时候,心里因为读书而产生的兴奋感和崇高感,但是我不能设想自己若是处在那样的一种境地,是否还能保持着一颗干净的上进的心。

我佩服他,可以这边脱掉肮脏的工作服,那边就可以坦然风趣地和比他条件优越十几倍的朋友探讨人生,我能想象他在和那些能与自己交流思想的朋友们畅谈时,心里的自豪和畅快,但是我不能设想,当我也这样落魄的时候,我是否敢于面对昔日的朋友。

令我敬佩的人还有一个,那就是田晓霞,和少平拥有纯洁爱情的女子。她是一个高干的女儿、一个省报记者居然不离不弃地爱上了一个煤炭工人,这样的爱情没有地位的隔阂,没有权力和金钱的支配,那是跨越了一切界限的两颗心灵的交汇与吸引,我欣赏她的奋不顾身,并且我也相信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我是一个手中有着大把青春年华的年轻人,处在我这样的一个年纪,应该是努力奋发的,应该像少平那样不向任何困难低头。我想,读了《平凡的世界》,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能够认识到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才是最伟大的,能够让我在努力奋斗的同时提醒自己保持一颗平凡的心。但愿自己在今后的人生岁月中,不管是失意落魄,还是辉煌兴奋的时候,都能够想起路遥,想起《平凡的世界》。

读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篇2

生活,生活!为什么给她出这样的难题?如果没有个李向前,她现在会仍像过去一样,安安稳稳而又忙忙碌碌地操心着工作,内心平静得像一泓湖水这是她最乐意的。可是,为什么要给这湖面投进来一块石头,扰乱她平静的内心世界?而更为不幸的是,由于李向前这块生硬的石头的撞击,又使她对另一个人释放出真正炽热的爱情冲动可是,当她也给别人的心里投进去一块石头的时候,却又没溅起任何一点火花《平凡的世界》

平凡,是生活的本质。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

这一部伟大的巨著,为我们解说了平凡和苦难,阐释了生活的意义。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饶、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是喜剧?悲剧?正剧?也许都有一点。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同学推荐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以为她是在搪塞我,因为我读完第一遍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感到,这里面的事情太平凡了,平凡得让我感到到他们都好像是发生在我的身边。然而,当我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已经感到到了我的血液慢慢地开始沸腾了。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少平。这是一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懂得,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宏大的勇气。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斗争,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观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爱慕他对生活的懂得。

关于苦难的哲学,书中这样表达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认识啊?每到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也许这种困难与挫折只有孙少平所遭受的苦难的百万分之一我们可曾有过这样的认识?就算是哪天放学是下了场雨,亦或是天气有些闷热而又停了电,我们往往会听到许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读了《平凡的世界》以后,读懂了苦难的哲学,那么就算是你今后遭受再多的苦难,你也不会怨天尤人。

对于劳动的认识,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理论。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础的课题。这里体现出的是两种人,勤劳的和懒散的。人生来是没有差别的,然而经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之后,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宏大的差别。而在这期间,对于劳动的认识不同,对产生这样的差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正如我们考到大学的时候,在学习方面,我们没有太多的差别。然而,经历了一年的大学生活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又是何其宏大。宰相刘罗锅在和绅临终前对他说:其实,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设计的。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都应当好好想想,我们是如何对待劳动的。

孙少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其实,他也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比普通农民多读了几本书,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层次追求的人。在写给妹妹孙兰香的信中充分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认识: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摆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懂得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保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孙少平这样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称之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个更高层次的伟大的平凡。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没有经受太多的苦难,然而我们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们每一天过这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演绎着一幕幕平凡的戏剧。擦亮我们的眼睛,仔细瞧一瞧,那一位是孙少平呀?

读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篇3

每一个灵魂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孤独的。很快就成为了这片热土上寂寞的行者,一步一步的向前走着!!!

少安在故事里是以生产队队长的身份出场的,这就注定了作者给以了他最高的赞扬。因为这是一部以底层劳动者为背景的作品,生产队长是最基层最实在的劳动领导者。因为在那个年代,一个小队村民生计几乎是由生产队长决定的,如果队长领导有方那么这一组的人们在冬季至少不会挨饿受冻了。在那个把温饱放在第一位的时代里,由此可见作者对于少安的定格是予以最高赞扬的。很肯定的说这个故事里的第一主角就是孙少安了。

在这里笔者是按着时间的顺序介绍的孙少安这个角色。。。。。

少安出生在一个黄土高原双水村贫苦的农民家庭,在他六岁之前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生活。因为他有着一个非常好的玩伴,那就是这个故事里的一个女性角色-----田润叶。正所谓人如其名,她在故事里是一位具有先进思想的新时代女性。她善良朴实,人如其名的用自己的爱滋润着每一个她爱着的人。当然,毫不例外的她深深爱着孙少安这位青梅竹马的男人。(这里是少年孙少安暂且不讲述他们的爱情故事)在他们的童年里不分你我的过着每一个孩子应有的幸福快乐的生活----春天他们到阳土坡上刨刨发芽的蛮蛮草根,这草根嚼在嘴里又麻又辣,也是他们春天里尝到的第一口鲜物;夏天里就光着屁股在哭咽河里戏水;秋天,是黄土高原的黄金季节。他们一群孩子就在野外寻找一切可以吃的东西,常常把肚皮撑得回家连饭也不好好吃,在这个季节反而都消瘦下来;冬天一起猫冬,一起去冰上捡别人扔的花瓷片,这也是那个穷苦岁月里他们唯一的玩具。正是两小无猜的'年纪,他们像一家的亲兄妹一样形影不离。

直到有一天,父亲给他契起一把小镢头,又给他盘了一根小绳,说:少安,你也大了,应该出去干点活了。跟爸砍柴去吧!然而最为懂事的少安,在六岁的那年以一个小男人的姿态结束了这一切。之后他就默默的为这个家奉献着自己小男人的力量。母亲不忍心烧他砍得柴,在家里垛起了一座小柴山,也引来了友邻们对他的赞扬。因为在这种地方能劳动就是好样的!!!

后来村里有了小学,在润叶的帮助下,他们一起进了小学。上了小学以后,由于他二叔结婚。导致家里一贫如洗,课间孩子们都做游戏。唯独她一个人,不敢加入。因为他穿的棉库已经漏肉了,同时又遭到调皮同学的捉弄。放学后他躲在金家祖坟的后面大哭一场,这时懂事的小润叶,正好在家里拿了针线帮他缝上了坏掉的裤子。就这样他们又欢声笑语的回家去了。他的成绩一直很好,总是班里的前两名。之后他们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石圪节高小,全公社的考生中他名列第一,那时候家里就勉强的支付着他可怜的费用。

但是当他上完两年高小,却再不能去县城上中学了。那时石圪节还没有中学,要上初中就得到县城去。到那里去上学,对一个农民家庭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再不能跑回家吃饭了,要月月交硬正粮食,还要买菜票,更不要说其它花费也大多了。而同时,弟弟少平也在村里上了学。他父亲再也供不起他了。他已经十三岁,不用父亲说,自己也知道不能去城里读书了。他对父亲说:爸爸,我回来劳动呀。我已经上到了高小,这也不容易了,多少算有了点文化。就是以后在村里劳动,也不睁眼睛受罪了。我回来,咱们两个人劳动,一定要把少平和兰香的书供成。只要他两个有本事,能考到哪里,咱们就把他们供到哪里。哪怕他们出国留洋。咱们也挣命供他们吧!他们念成了,和我念成一样。不过,爸爸,我只是想进一回初中的考场;我要给村里村外的人证明,我不上中学,不是因为我考不上!

他父亲在他面前抱住头痛哭流涕。他第一次看见刚强的父亲在他面前流泪。他自己也哭了。是的,他将要和学校的大门永远地告别了。他多么不情愿啊!他理解父亲的痛苦爸爸也不愿意断送他的前程就这样,他参加了全县升初中的统一考试。在全县几千名考生中,他名列第三被录取了。他的学生生涯随着这张录取通知书的到来,也就完全终结了!尽管润叶跑到他家来,又象他上小学时一样,哭着让他到城里去报名。但这回用不着父母亲给她解释,他自己就象一个成熟的大人那样,给润叶说明他为什么不能再上学了当润叶坐着金俊海的汽车离开村子的时候,他一个人偷偷地躲在公路上面的土圪崂里,泪流满面地看着她出了村。别了,我童年的朋友!我们将各走各的路了,我会永远记着我们过去的一切

年少的少安以果敢坚毅,热情的执着开始了他务农生涯。也就这样他正式沦为黄土高原上的一位寂寞的行者,但是它却用自己不断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浇灌着这段旅程,尽力让他显得精彩而与众不同。不错,在他后来的努力中用最切实的拼打证明了这一切。好男儿不枉人世走一遭,他的存在也描述了每一位朴素农民的穷苦生活。他们靠大自然的宠爱生存,敬天爱地!!!在困难面前却从未屈服!!!

读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篇4

在我从识字到现在,我已经阅读过许许多多的书,然而我的脑海中却一直留着一本书,那就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我喜欢沉浸在这本书的海洋中,更没有任何能阻挡我在其中的世界中漫游的脚步。《平凡的世界》讲了在旧年代贫困的黄土高原的一个一贫如洗的孙氏家族在重重关卡中坚持不懈,孙氏家族最终步步走向了复兴。让我流连忘返的是富有善良感的少年孙少平,他先用坚强的毅力和勤奋考上了高中,但是残酷的现实却把孙少平逼上了死角,虽然他的大学美梦就此破灭,可他并不退缩,当了煤矿工人,脚踏实地的干活,最后受到了众人的爱戴与尊敬。

马克思说过:人生就像大海,只有意志力坚强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海岸。孙少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收获了沉甸甸的硕实。他时刻指引我前进的道路。书中也有刻苦爱学的孙兰香;诚实稳重的孙少安;聪敏善良的田晓霞;多愁善感的田润叶……

品读这本书,我对生活与苦难有了更深的认识,由衷的敬佩孙少平兄弟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个平凡的世界却孕育出了这样不平凡的人,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即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即不简单。

反思当今社会那些好吃懒做的年轻人,实在是惭愧。官二代,富二代,啃老族,这些人实在令人痛心。一些人遇到一点困难就,轻视生命,丝毫经不起生活的小小考验,典型的温室里的花朵,实在可悲。因此我们应该学习那种自立自强,奋斗进取的精神,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最后,以路遥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无休止的奋斗,只有认定了目标,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读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篇5

繁华的大街上的灯红酒绿,人如潮流,车水马龙,却也只是梦。与其戴着生活的假面具,还不如活得朴素实在。

我很喜欢路遥作者的文集。“路遥”二字即使路途再遥远,我也不曾想过要放弃。“平凡”带给我们是内心的安慰,讲述的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十六岁的秘密装满沉沉的书包;十六岁的日历写满长长的思考;十六岁的眼睛飘出绿色的旋律;十六岁的心灵透出梦幻和烦恼,花季少年步入十七八岁的雨季,这才是我们的'成长的风雨。

人生的多雨期免不了有暴风巨浪。它如一条抛物线,即使站到最高点也会摔入深谷的低点,也许你会感到绝望、无助,但是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冷静,平凡的内心世界会为你排除万难,走出深渊,有朝一日卷土重来。波折重重,路途坎坷并不意味你就要低头,我始终相信我能让世界为我低头。就像作者眼中的主人公孙少平一样不曾对生活低头,即使他很贫穷,但是他人穷志不穷,因为他坚信既然有了生命就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就这样有一个腼腆羞涩的花季少年成为一个不卑不亢、坚毅刚强的男子汉。不惜背井离乡谋发展,同伴的牺牲,意外的矿难让他变得更加成熟,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正是因为一次次残酷使他皮开肉绽,痛不欲生。每每留下的一道痂痕也是练就了他坚不可催的意志。已经习惯了幸福的唾手可得或者是稍众即逝。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平凡。他认为人们眼中的幸福也只不过是一时的诱惑,根本不值得去浪费自己的人生。

现实生活喧嚣浮躁,形形色色的诱惑甚至可以毁掉人的一生。你无法改变世界的繁杂,唯有你去适应这复杂的世界而不是想方设法让世界适应你,不被琐碎所干扰,不被命运所打倒。如果你无法做到,那么你的人生还没开始就已经输了。

笑一笑十年少,愁也一天,笑也一天,何必执意跟生活过不去?何必让自己有太多的负面情绪?毕竟人生只有那么短暂,更何况昙花一现也拼命抓住稍纵即逝的那一瞬间,不留一丝遗憾。

“人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勇敢地向梦想闯一闯,无论是给自己灌心灵鸡汤也好,还是放开胸襟大哭一场,务必要自己坚强起来,我始终坚信海子的一句话“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命运的归宿也会在此为你等待。

读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篇6

不同的人拥有着不同的世界,享受着不同的人生。人们或许会对平凡的人生感觉枯燥无味。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会倏然地发现,那些平凡的世界中的人们,看似平凡,实则却在演绎着这世上最不平凡的事迹。20xx年寒假,我阅读了路遥经典著作《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给予我一种来自灵魂的震撼,我开始用心去感悟这个世界。

我最敬佩的人是少安,对于家,他没有一点点的自私。他尽忠尽孝去抚养老人,他是家中的顶梁柱,考虑到家里的经济,他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当起了农民,为整个家庭出力挣钱。少安是一个负责任的男人,因为自己的家境问题不能给润叶生活保证和他们家境之间的悬殊,因此他不敢谈爱情。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接到润叶给他告白信时他的那种喜悦,甚至抓狂。再说到少安的事业,少安是一个很精明很勤劳并且思想很先进的人。他几经坎坷,几度起伏,最后发家致富。再一次说明了,付出才会收获。

从每天两个黑面馍如饥似渴的读书到离开家不辞辛苦的搬砖,晚上用微弱的烛光看着书,少平给我最大的力量就是他对知识的渴望和他不畏艰辛的男子汉气概。少平最成功之处是突破了时代局限性,他的思想更加开放。他和晓霞凄美的爱情故事深深地烙印在我心里。我最喜欢晓霞在日记里写的一句话“真正的爱情不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与爱的人一起奋斗并不断更新的过程。”晓霞与少平之间有共同的话题和价值观,这使他们渐渐走在了一起。少平身上的男子汉气概也是那些官员子弟所没有的。

我最喜欢的是少平与晓霞的纯真的爱情,当我看到晓霞的死亡时,眼眶不禁湿润了。“在那洪水之中,慢慢消失的你,本来模糊的脸,竟然渐渐清晰。”我能感受失去爱人的痛苦,但我无法想象他那绝望的悲鸣。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都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认为这一切都是虚假的。因为无论你在干什么,她的脸庞和身影都会萦绕在你的脑海,挥之不去,越演越烈。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是一本好书,因为他的.人物以及情节都刻画的很真实。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体验着那个时代的风风雨雨。作者文笔自然平实,让人读起来很地舒服,发人深省。作者在全书的描写中始终能反映出一种强烈的昂扬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可以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人生奋斗的励志书。让我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它洋溢着的那种生生不息、执着进取的精神!

路遥先生用六年的青春、汗水,用生命打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平凡的世界》,它决不

会因时光流逝而失去光彩,因为它所凝练的思想、流露的真情、反映的生活、都具有永恒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一遍又一遍地从中汲取精神的养料,给人生以多方位的思考和诠释。

读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篇7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以史诗般的笔触描述了在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黄土地上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在寒假里,我翻阅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时,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终于,我发现,它的一些感情已在不知不觉中潜入了我的心灵深处。

孙少平,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之前最大的理想也不过是想跳出农村,去寻找一个新的世界,用当时的话来讲,便是做个城里人。确切地讲,他寻找的是一个真正的生活,寻找的是一个平凡人心中更高尚的灵魂。原来一个平凡的人也可以达到一种令人仰望的高度。孙少安,一个也曾经是像他弟弟一样有很多梦想的人。但在艰难的生活中,他终于选择了扎根土地。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生活的执着和热情,并终于也得到了灵魂的满足。两兄弟,两种不同的人生,却是同一精神。田小霞的出现,给了少平的生活更加丰富的内容。有了她,我们的`少平就算生活再苦也还是幸福的。而她的牺牲,却把那缕阳光多走了,少平的悲痛与彷徨让我再次潸然泪下。

看过在这本书,我在深深地思考生活的意义,尽管这本书的名字叫平凡的世界,但是这并不是庸庸碌碌的世界,我们是需要从中吸取营养和智慧的,我也知道了在生活中,不断努力,不懈坚持,才可能最终获得成功,活出自己的精彩。

读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篇8

一本好书《平凡的世界》让我这个夏天不再烦恼没有收获。

看完这一本书,我发现了一个与现代社会完全不同的世界。那里的人很穷,但是他们很努力,也很能吃苦。他们住在窑洞里,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吃着没有几粒米的稀饭,经常好几天也吃不到一顿干粮。只有当客人来的时候,他们才会把少得可怜的白面拿出来,让客人吃个好的。

他们的孩子只能吃上黑高粱馒头,也就是被一些家境好的同学称之为“非洲”的黑馒头。黑高粱馒头是最没有营养,也是最难吃的。他们的衣服上尽是补丁,而且他们连生日蛋糕都没有见过,生日蛋糕这个词也就只出现过一次而已。

书中的人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主人公孙少平的妹妹孙兰香。她十三岁,乌黑的短发剪得整整齐齐,面如菜色。由于家境贫困,她从小就很懂事,刚刚四五岁就常提个小篮子出去拔猪草,捡柴火。尽管这样,一点都不影响兰香的学习。自从她上学开始,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是脑子反应很快,特别在数学方面很有天资。有时候,她的爸爸和哥哥在家里算账,他们一说完数字,她就在旁边一口气说出结果,常常把两个大人惊得目瞪口呆。

想想兰香,再想想我自已,我有这么好的生活条件,难道不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吗?我要像他们那样,好好学习,吃苦耐劳。

读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推荐8篇相关文章:

平凡的世界的观后感8篇

看平凡的世界读后感800字8篇

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推荐7篇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7篇

平凡的世界序读后感6篇

看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500字7篇

写平凡的世界读后感5篇

写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精选5篇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模板6篇

看《平凡的世界》读后感6篇

读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推荐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72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