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写出精彩的作文,阅读广泛的书籍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一篇成功的作文应具备逻辑性,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内容,下面是360好工作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宅文化作文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宅文化作文篇1
广州,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建城历史的城市。因古老而神奇的“五羊传说”,以羊城、穗城的美称闻名中外。谈及广州的传统文化,早茶绝对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接下来,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广州的早茶。
要说早茶的由来啊,要追溯到咸丰同治年间,当时广州有一种名为“一厘馆”的馆子,门口挂着写有“茶话”二字的木牌,供应茶水糕点,设施简陋,仅以几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脚谈话。后来出现了茶居,规模渐大,变成茶楼,此后广东人上茶楼喝早茶蔚然成风。直到今天,广东早茶中茶水已经成为配角,茶点却愈发精致多样。
茶点在广州早茶中尤为重要。它们分为干、湿两种。干点有饺子、粉果、酥点等,而湿点则是粥类、肉类、龟苓膏等。干点里面我最喜欢的莫过于虾饺了。虾饺皮薄薄的,晶莹剔透,爽口弹牙且不粘牙,以虾仁为馅,吃起来爽爽的,脆脆的,让人回味无穷,真不愧是广州早茶的一哥啊!而湿点呢,我最喜欢的是拉肠。拉肠也是粉肠。是用竹窝上加布盛上薄米粉浆蒸熟后卷成肠粉状的.米制品。拉肠口味可多啦!有斋肠粉、牛肉肠粉和虾米肠粉等。吃粉肠时大家都会放酱油,不然没有味道。肠粉吃起来鲜香满口、细腻爽滑、还有一点点韧劲,让人一吃难忘。
很多外地人会感到很奇怪,如此忙碌的广州人,怎么会舍得把早晨的大好时光消磨在茶楼上呢?其实,上茶楼也是一种社交活动,无论是会友聊天,还是去谈生意,这种场合都会让人感到非常悠闲,非常自在。在广州,饮早茶被称作“叹茶”,由此可见,对于广州人来说,饮早茶是一种享受。广州人喝早茶讲究“一盅两件”,“一盅”是指一盅茶,而“两件”则是指两份点心。倒茶时也有学问:不能先倒自己的,必须从别人开始,最后一个才是自己。别人给自己倒茶时为了表示谢意,应该用手指头在桌子上敲几下。我想这就是礼貌吧。
这就是我们广州的早茶,介绍到这里,你们都开始食指大动,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茶楼“叹叹茶”了吧?
宅文化作文篇2
“不到长城非好汉”,说到长城这座建筑奇迹,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不过呢,你们或许对长城还没有十分的了解,下面让我来给你们再详细介绍下。
长城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十多个朝代的更迭,见证了中国辉煌的历史,当然也目睹了中国最败落的时期。长城最早始建于西周时期,著名的历史典故“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今天的长城经过多个朝代的不断完善,秦朝、汉朝和明朝都曾大修过长城,而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大多为明朝修建的,所以我们也称长城为明长城。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它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进攻,它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长城全长二万一千多公里,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宽约5--8米,可容5马并骑10人并进;城墙高约8--10米,城墙上每隔30--40米,于险要处筑有一保垒式堡台。堡台有高有低,高的叫做敌楼,上层有垛口可以镃望射击,下层有券洞、射口可以住宿、屯储火药和粮食。低的为墙台,高度与城墙差不多,但突出于墙外,上周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
说到这儿,我们来试想下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任何先进的机器和设备下是如何完成这么一项巨大的建筑工程?关于长城还有这么一个凄美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范喜良就被抓迫去修长城,累死后尸骨被埋在长城下,孟姜女历经千辛万苦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放声大哭了三天三夜,最后长城被哭塌了,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骨,孟姜女绝望至极,投海而死。因此可以说,长城是古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用血肉之躯筑成的。
长城雄伟而壮观,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宝贵遗产。我爱你长城!
宅文化作文篇3
春节最后到了,我和爸爸妈妈兴高采烈地去奶奶家。到了奶奶家,爷爷正在贴对联呢!我和妈妈看到奶奶正在包饺子,就和奶奶帮起忙来,奶奶说:“关于春节还有一个传说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它经常来骚扰人们,让人们睡不好觉。又到了一年的初一,人们想逃跑,这时,来了一个白发老人,他非要住在一个老婆婆家里。不一会儿,年来了,人们劝他说:“还是到深山去避一下吧!”他还不同意,人们只好自己去深山了。年刚走到门前面鞭炮的声音响了起来,年一步也不敢向前走了,白发老人披着红布走了出来。原先,年怕巨大的声音和红色,于是年被吓跑了。第二天,人们来到了村子里,发现白发老人还在那里,人们明白了,白发老人就是帮他们赶跑年的人。
这天,我不但高兴地过了年,而且我还收获到了许多知识。
宅文化作文篇4
我的姥爷已经70岁了,整天乐呵呵的,精神特别好,用东北话说,就是“身体倍儿棒”。姥爷没有别的爱好,唯独对京剧情有独钟。
小时候,每天晚上姥爷都会唱着京剧哄我入睡,那悠扬的曲调,婉转的唱腔化成了我五彩斑斓的梦。我缠着姥爷讲故事的时候,他便会将京剧的戏文改编成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我听,那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对白,让我听着听着就入神了。讲到高潮时,姥爷还会激动地站起来,摇头晃脑地唱上一段。
耳濡目染中我对京剧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姥爷也教过我一段最简单的京剧,每次家庭聚会轮到我表演节目的时候,我都会毫不犹豫地给大家来一段。我往台上一站,摆出一个京剧里亮相的姿势,就唱了起来:“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啊——”姥爷听了乐得直鼓掌,逢人就说我是他的小徒弟,嗓音响亮,以后一定是个唱戏的好苗子!
我长大了,离开了东北,随爸爸妈妈到苏州上学,每年过年,我们都会回东北看望姥姥和姥爷。姥爷家收不到中央电视台的戏曲频道,所以我们一回会去,姥爷就像孩子一样缠着我,让我用爸爸的笔记本电脑给他放京剧。我俩坐在电脑旁,姥爷一边看一边为我解释京剧中人物的地位、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每句唱词的含义。
我问姥爷为什么那么喜欢听京剧,姥爷说,在过去那段穷苦的日子里,没有电视、电脑,更没有互联网,大家的业余活动就是唱戏、听戏,戏曲里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故事是姥爷度过那段苦日子的精神支柱。姥爷还告诉了我一个秘密,他和姥姥就是在戏台上相遇的!
虽然我和爸爸妈妈生活在苏州,但每每听到那铿锵有力的京剧,我脑海里便会浮现出姥爷的笑脸,浮现出在东北生活的点点滴滴。
宅文化作文篇5
小时候,我每次看到别人家窗户上贴着窗花,我就特别喜欢。大一点我知道了那叫剪纸,属于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在学校里,老师也让我们学习过剪纸,可是没有多少人能剪得好,而我很喜欢剪,剪得都是些简单的图样。
妈妈的好朋友家阿姨有一次在我家玩,看到我在剪纸画,问我会翦喜字吗?我说会,阿姨说,她家女儿结婚,让我去她家剪几个喜字。第二天阿姨家姐姐还亲自跑到我家接我过去,我觉得自己剪得不好,可是姐姐说,没事,你就当玩了。我去了,拿着红纸真的剪了几张,贴在新柜子上,放在床上的枕头和被子上。我看到窗户上和门上都贴着特别好看的剪纸,都是龙凤呈祥的图案,真好看,也不知是谁给剪得。我看着漂亮的剪纸,真希望自己也能剪出这么好的图案。后来我还在书上电脑里,自己也慢慢地学些,真的很不容易,不过每年过年家里的窗花,我都自己剪。
剪纸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历史悠久的'镂空艺术,每逢过节或者新婚喜庆,人们都喜欢将美丽的剪纸贴在窗户。门上,烘托节日的气氛。作为后辈我们应该弘扬传统文化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
宅文化作文篇6
前不久,我和其他小记者看了一场木偶戏。
这场戏主要讲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因为全程都是说本地土话,实在听不清楚,只能靠妈妈翻译。不过也很开心,毕竟第一次看木偶戏,很新奇,想不到家乡还有这么有趣的艺术。
后来才知道,木偶戏是我们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了不起。不禁对木偶戏的演员们充满了钦佩。
演出结束,我们找到演员们采访。这些老艺人的年龄都已有70多了,他们自己说“快不能演了”。
老演员们告诉我们,玉林本地的木偶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唐朝的`时候就有了。天啊,原来是那么久远的了,太不可思议了。“今天演的《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就是为你们警醒,这是我们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你们好好传承下去!”
不过说是这样说,老演员们感叹说“要想传承下去也是困难重重”,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去高档次的电影厅看3d、5d电影,根本不愿意来这,更别说传承下来,到时候可能连会拿木偶的人也找不到……”,说到这儿,面前的这位老艺人眼里有一丝丝亮光,他流泪了。
木偶戏虽结束,我耳边却动荡着那位老艺人的声音,回想着老艺人说的话。真的,就连爸爸--电脑和手机几乎成为他最重要的宝贝,有谁有兴趣去关心那么“落后”的东西呢?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传承下去,确实值得人们思量呀!老艺人们和我外公那辈人的兴趣爱好,我们不可能只凭着学业单一地来传承。要想跨过这一个门槛,必须要接好这一棒,告诉后代们,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才可能永久地使它成为我们的骄傲。
就比如说我们的敦煌壁画,日子是一年年地过去,可是,总有一天它终究会消失,那我们的后代,就只能在它没有消失之前,尽量去把它拍成记录片,放在文学馆里存放着,给后人们看……我们的木偶戏也不例外,当然少不了影音资料,但如果我们继承了文化的传承,它就不会消失!
宅文化作文篇7
在有一年中,一对年老的夫妻在“感动中国”的颁奖仪式上得了奖,他们是香港树仁大学的校长钟期荣和校监胡鸿烈。记得胡鸿烈说过一句话:“我们发现香港的字典里没有仁字,所以决定把学校取名为树仁。”这位普通老人质朴的语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一种极力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崇高精神。
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很难听到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认真、负责的.声音,而且在现在,这种认真被当作一种古板。是的,现在我们特制生活虽然丰富了,但精神生活却渐渐的空虚。一些传统文化正在远离我们,春节时要贴的对联受到冷落,京剧、川剧、戏剧很少有人去学,《四书》、《五经》、《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代典籍,很少有人埋头苦读了,这些原本属于我们的精典,现在却只能趟在遗忘的角落里。到世界各地去看一看,一片片具有历史特色的街区被铲除,一个个青瓦粉墙的古村古镇在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高高矮矮,形状差不多的洋式楼群,什么“西班牙城堡”“罗马花园”、“巴黎广场”、“美国小镇”等等,让人们眼花缭乱,扼腕叹息!我们常常说崇洋媚外的现象,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自轻自贱,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丧失,真是可悲啊!
不是说外来文化不好,而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危要旦夕,在战争年代的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出现断层。而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传统文化却渐渐暗淡了它的色彩。这的确是一种悲哀啊!然而,幸好还有像胡鸿烈夫妇的人在为捍卫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努力,他们大概也可以被称作“中国的脊梁”吧。
要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钟期荣夫妇传递给我们的信念。尽管在中国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但无疑,钟期荣夫妇用他们的影响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站到文化维护者的行列中,使中国的传统观念文化精神代代相传。
宅文化作文精选7篇相关文章:
★ 传统文化作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