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忽视教学反思环节的教案,很难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和进步,,通过写教学反思,我们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一定都有所提高,360好工作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教学反思模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教学反思篇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快乐口袋这节课来自于我们的活动,具有一定的价值,所以定为本学期的教研课。
第一次课堂再现:
第一次的目标定制为:
⒈通过观察和探索,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快乐口袋。
⒉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感受。
准备的材料有:各种材质的纸张、胶水、双面胶、口袋
活动中,教师先出示了自制的快乐口袋,口袋上面图案有:有规律的排序、连续剪纸。孩子们在观察快乐口袋后。教师提问:口袋上有什么图案?孩子们有的说:“三角形、圆形、三角形”,还有手拉手的图案。教师立刻表扬的孩子们的发现,而没有给孩子们进行一个梳理。紧接着,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表现自己的作品,教师就撒手给孩子自己制作了。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麻木的剪贴,头脑中没有场景,贴的方法也很随意,速度也很慢。可想而知,这节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自我反思:这节课的价值点太多,教师每个点都没有引导到位。看课的老师给出了建议:这节课可以分为几个小课来进行、可以从图案上、排列上进行分课指导。当然教师的提问也比较重要。
策略:通过一研,我们立即调整了策略,将二研的.目标定制为:
⒈学习连续剪纸的方法,合理布置装饰快乐口袋。
⒉欣赏快乐口袋,感受图案的美,体验制作的快乐。因为各种材质比较多,装饰口袋也不是很美,所以我们改为了各色彩纸,孩子比较熟悉又容易操作。
第二课堂再现:
为了让孩子剪的又快又好,但发现我们大班的孩子连续剪不会,所以决定重点放在连续剪纸和合理布局上面。教师先请孩子观看了教师自制的口袋,引导孩子知道图案的位置。出示了图示让幼儿探索连续剪的方法。这一次的操作,发现孩子们都局限于尝试连续剪纸,对于图案的美就不是很在意。操作的速度虽然跟上了,但出现了4个太阳的情景。场景不是事先想好的。
分析:自我反思,教授的内容太多,本节课有两个重点:
1、是让孩子知道布局。
2、是让孩子学会连续剪。整个过程都是老师在一味的教,孩子的主动性被教师剥夺了。
策略:应该多给孩子自由探索的时间,内容上面也应该缩减。所以下一次我们的方向就变为:
1、从排列上着手,让幼儿重复的排列和有规律的排列。
2、剪的方法上有重复剪和连续剪。这两种技能,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进行。
第三课堂再现:
本次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口袋上的图案、图案的大小、形状、颜色。让孩子去自己感受规律。发现在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将自己平时学的剪纸技能迁移到这次手工活动中。他们的图案有ababab/aabbaabb/abcabc/aabbccaabbcc,规律比较多。图案上有动物、植物注意到了一定的场景性。速度明显比前两节课快。
分析:一节手工课看似简单,但整个过程操作下来发现问题还是比较多的。知识点比较多,早就了老师抓不住点,孩子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平时多看有关的专业书,首先自己的对教材要分析的透彻,抓住有价值的东西。每一次新授的知识点少一些。多了解孩子的已经经验,这些都很重要。
大班教学反思篇2
今天下午,我到小学去取材料,碰到了新入园的一位特殊家长老师,我问起孩子这几天怎么没上学,这么一问不要紧,她哭诉起来,真拿我老人没办法,孩子说累,老人就舍不得让孩子来了,这几天在家玩呢。
旭旭,她儿子今年4岁,是本学期新入园的孩子。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含在嘴里怕化了,搂在怀里怕飞了。这几天集体生活下来,在老师的精心照看下,孩子很快就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可是,孩子的奶奶老是担心孙子在园吃不好,玩不好,而且怕他不习惯没有奶奶在身边照顾的日子,最后逼着孩子的爷爷 最后一个来送,最早一个来接。我把孩子在园的'表现和所知道的情况对她说:听他老师说:与同龄幼儿比较,思维、语言、动手能力发展有些缓慢,但整天生龙活虎的比较好动,但是呢,这两天,孩子的进步特别明显…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旭旭的妈妈就接着埋怨起来:还还不是旭旭爷爷奶奶惯的,从小啊,这孩子就一直跟着他们,老人家对孩子过度地关爱,什么事都是爷爷奶奶包办,如此下去,怎么得了哦……!
最为幼教工作者,不得不提醒家长,在抓经济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对孩子负责。曾记得一位专家说过:“孩子能自己带就自己带”。
大班教学反思篇3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虽然对树很熟悉,但没有真正认真的观察和了解过树,我设计的这次美术教学活动,先让幼儿回忆树的形状,再让他们观察各种树的形状,感受树形状的不同。为下面的粘贴作基础,最后在游戏版块中完成作品。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2、训练涂抹、粘贴等小肌肉动作。
3、锻炼手眼协调性。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难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区分;
活动准备
1、红、黄、绿等颜色的碎卡纸(树叶);
2、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画纸(每张上画有一棵数,供小朋友贴树叶);
3、小篮子(装碎卡纸用)。
4、浆糊小碟子
5、范画3张(其中1张已贴好树叶)
6、毛巾5条(擦手用)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作吹气状)。是风的声音,原来是风婆婆来了,风婆婆喜欢旅行,她还喜欢帮助别人呢。有一天,风婆婆经过一个树林,忽然,听到一阵哭的声音,是谁在哭呀?(出示一棵没有树叶的小树),原来是小树在哭。风婆婆停下来问小树:“小树,小树,你为什么哭呀?”小树说:“我的好朋友都穿上漂亮的新衣服了,只有我没有,我好羡慕他们。”风婆婆笑着说:“别着急,让我来帮助你。”风婆婆对着小树吹了口气(教师作吹气状),小树马上就穿上了漂亮的花衣服。旁边的小树可高兴啦,他们也要风婆婆给他们穿上漂亮的花衣服。可是风婆婆太忙了,她想了想,哎,幼儿园里小朋友的小手很能干的,请他们来帮忙吧。今天老师把小树请到了幼儿园里,一会儿就请小朋友帮小树穿上漂亮的花衣服。
二、示范和讲解。
1、师:那我们用什么给小树做衣服呢?老师这里有许多五颜六色的树叶,有红色的(出示),有绿色的,还有黄色的。(现在请小朋友告诉老师,这片树叶是什么颜色的。(随意拿起一片叶子,重复几次)。
2、师:这么多漂亮的树叶,我们要一张一张地贴上去,小树就穿上花衣服了。(边示范边讲解)先拿起一片树叶,用一个小手指蘸一点糨糊,均匀地涂在叶子上,再轻轻地贴在树上,小手压一压。好看吗?小朋友看一看,这叶子是长在那里的?
师:对了,是长在树枝上,所以我们要把树叶贴到树枝上,掉下来就不好看了。我们再来贴一个。
3、请个别幼儿来贴。
引导幼儿手脏了要用毛巾擦手。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指导。
1、操作要求;叶子上涂糨糊的时要涂均匀。贴的时候要轻轻的,不要忘记用手压一压,手脏了用毛巾擦手。
2、幼儿操作。指导幼儿用各种颜色的树叶贴在指定的地方。
四、评价作品。
1、展示作品。
2、评价作品
活动延伸:
1、小小展览:把小朋友的画展览出来,让小朋友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
2、散步时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树叶的形状。
教学反思
通过活动幼儿知道了树的形状,粘贴的方法,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大班教学反思篇4
?找邻居》教学反思
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可能也会有难度,而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可能更难。但它既然出现在了幼儿园中班的教材里,就说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还是能够理解的,因而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决定选择《我的邻居朋友》这一课,为了上好这一课让幼儿能够学会这一知识,我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活动一结束就发现许多的问题。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特对此次活动作以反思:
一、借助故事,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本次活动我尝试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故事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让幼儿在轻松地在故事情节中自然将问题解决,为幼儿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机会。
二、调整教学顺序,分解知识难点
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教材中对学习相邻数的安排是先认识比本数多1的数,再认识比"本数"少1的'数,最后总结出比本数多1或少1的数是它的相邻数。我觉得这种教学不利于幼儿掌握相邻数这一知识,本课的重点应该是先学会找相邻数,然后再认识相邻属于本数的关系,幼儿接受起来也就更加容易。
三、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促进幼儿对知识的掌握
虽然因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脱口而出某一数字的相邻数,但一定会用一节课中的学习方法,然后慢慢找出答案
一堂课下来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大班教学反思篇5
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意外,细细留意,我们会在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关注的焦点。
当我和孩子们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方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从一再数;他们会歪歪扭扭走在彩色的车轮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就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记得有一次在草地上休息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大虫子。于是草地下还有什么就成了最新的话题,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拣到的树枝,一个劲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个东西啦。”仔细擦干净泥土一看:哎呀,原来是一块小石头。一下子就泻了气。“没关系,我再找。”那位小朋友嘟着嘴,气呼呼的样子到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在经过一场草地混找之后,孩子们可有自己的战利品了:几个坏积木、几个蜗牛壳,还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虫子,连草根都被拔了几根,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孩子们是快乐的。
我想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他们就很快乐。
大班教学反思模板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