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写作文时,可以借助图表或示意图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可读性,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360好工作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蒙古文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蒙古文作文篇1
与古文的第一次接触,是在刚入小学的时候。曾记得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教语文的黄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了一段文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她什么话也没说,就领着我们有感情地诵读着,一遍,两遍,三遍……读着读着,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两只猫:它们四眼相对,在屋顶上激烈地打斗着,呜呜地叫着,毛也根根竖起……啊,这么生动的画面竟然短短的几句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了,真是太有趣了!这时,黄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小古文,我一下子爱上了它。
时间飞逝,在小古文的'陪伴下,我慢慢长大。当晨曦徐徐拉开帷幕,一米阳光探进窗内时;当夜幕慢慢降临,皎洁的月光温柔地洒进屋内时;当同学们嬉戏玩闹、高谈阔论时,我总喜欢静静地捧着小古文,坐在桌前、床前,摇头晃脑地吟诵着,若有所思地品味着,那浅浅的短短的诗句就像优美动听的古典乐萦绕在我耳边,久久挥之不去……
如今,我从最爱的小古文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粮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让我知道了学以致用,快乐无比;“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让我明白了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学会宽容,善待他人;“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博大、母亲的伟大……畅游古文,我接受了一次次的精神洗礼,我的内心渐渐变得丰盛起来。
以后,我还会早伴阳光晚依月,找一处僻静之处,安静地阅读更多的古文《中庸》《大学》《春秋》……与古代的圣人贤士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学习超乎寻常的思维方法,领悟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
有古文作伴,我愿行走在油墨的清香中,且行且珍惜。
蒙古文作文篇2
“地转天旋,万事开头难。斗霜傲雪二十年,堂堂剑气尚寒。”成事之难,难于其始也。故松柏欲出壁,必破其坚;雏鸟欲出巢,必越其险。
万物如此,人亦如此。余尝闻蜀之先主,起兵不过百日而逢董卓之阻,掌军甫至数年又遇曹操之败,挫当阳而走夏口,失徐州而奔江陵,何也?成事之始难也;又闻魏武昔日文无诸臣,武无众将,百官视之,犹如草芥耳;刺董险见害,伐贼几无功,此又何故?成事之始难也。
成事之始难,千古不变之道。大凡古之圣人无不知此道也。圣人所为之事,皆大功,成者千古流芳,万事知名,乃殊荣之至也,若小人所为,皆小计,而不脱己之私利生存,故曰大功者小人不可为之,大功而难于小计者,其中缘由皆在此,正所谓天道公道之所在。
古人云:“大江东去”,东去之源孰知之?高山多阻多险,江水欲顺流而出,其难可知矣,然则“浪淘尽”,其志坚若此。成事之始虽难,奈何众人避之,避之,则难上加难也。
先主虽有多败,而数年之久,下益州,取荆地,执天下牛耳,大有气吞山河之势,于是称帝于西,独霸一方。魏武亦有多难,然其终破黄巾,擒吕布,败袁绍,诛袁术,一统北国,就其功名。有此可知成事之始虽难,而贵在心坚,心坚,则大事济矣。
如今之众人,闻事之难而丧志,知途之险而缩首,然则泱泱大国何日重兴?唯有宰天下之志,包藏万物于心中,方可兴邦。成事之始难,终有克其之日,故应效古人之行而成今日之事,是为明道耳。
事始之难易闻而不易以身亲历,然先贤诉其不止,而可观其深意;又知览此文者,尚未弱冠,孰料未存有感于厮文者,余遂知其必深有体悟。
蒙古文作文篇3
我是一名初中生,我对现在的古文教学有些想法,我不爱拐弯抹角,所以便打开天窗说亮话。
我先问一问各位,所有的学生都要背诵古文是为了什么,我的大部分同学都说:唉,这还用问吗!当然是为了应付考试啦!这还真是一个简陋的回答。其实不是,我通过我的老师了解到,学古文是为了让我们从古文中学到古代人民待人处事之道。可现在的老师大部分都要求我们死记死背这些古文,让我们从死记之中悟出其中之理。可效果呢,却是当然是应付考试啦!这一句话,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老师们的这种做法,只会让我们去应付其古文,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误意识,认为这些古文是为了老师而背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背的。若真成了这样,这古文岂不是什么意义也没有了吗!
又请各位想一想,古文其核心是什么,不就是当中的含义了吗。可我如此生搬硬套的去记这古文,不就好比教你去抓蝴蝶,你却拿来一个空蝶蛹给我,当中含义了然无存,毫无意义。蝴蝶走了,蝶蛹有价。古文其含义走了,它便不是一篇古文了,而是一篇语无伦次、乱七八糟的废话罢了。敢问各位,我们多次死记这些废话,居然是为了考试!!!!!无价之有!!!!!还不如去背一背歌词,练一练唱功,以后还能当个歌星。
可能有人要问了,不是有古文翻译注释吗?不,其实古文含义过于巨大,无法在现代文中找到对应关系,翻译只是一种理解的.辅助工具,只能体现原文的少部分意思。我觉得可以说古文本身就是为了阐述这些巨大而又有共性的概念而存在的!说它含有一种神性也不为过。
所以,我认为古文其实不用背,若真的死背下来了也没多大意义,因为要是你的大脑不接受它,那么你背过的那篇古文忘掉也是早晚的事。若古文是为考试而背,那只能说明出题人思想观念还没转变过来,太过于追随腐朽且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没啥用的文化。并且我也没见过什么人通过背古诗文而成为像李白、杜甫、李清照一般人人皆知的大诗人。
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有异者见谅。
蒙古文作文篇4
从前,有一个白家庄,这里有一个村民,他的生活特别拮据,再加上好逸恶劳,田里的庄稼都枯死了,他整天为吃穿发愁。
有一天,他心生邪念,想去邻居家偷点东西来吃。
深夜,他迅速翻过邻居墙壁,小心翼翼地走进邻居家。
突然,他借着皎洁的月光发现了一只又大又肥的母鸭。它全身的毛雪白雪白的,羽毛极其柔软。他眼前一亮,一把就抓在了手里,然后迅速翻过院墙,跑回了家中。
他趁着夜色,拿起一把锋利的菜刀,狠狠地向鸭脖子砍下去。只见“血光四溅”,他又迅速拔掉鸭毛,把鸭的肚子剖开,取出内脏,再冲洗一下,把鸭子放到锅里,熬了几个小时,便狼吞虎咽地吃完。
当天夜晚,它觉得脚特别痒,像有什么东西在挠他的脚。直到天亮,他发现,自己全身的皮肤长满了鸭毛,全都是雪白的,只要一摸就钻心地疼。他非常害怕,请了无数的`名医,他们不是被吓跑,就是称此病无药可救,这让他痛苦不堪。
第二天晚上,他梦见一个披红色袍子的老者,他大声地说:“你的病是老天在惩罚你。必须让丢失者骂你,你的鸭毛才会脱落。”
说完,他便化作金龙飞走了。第三天一早,他明白梦中仙人的指示,他想:这邻居老翁是个很文雅的人,只要是什么东西不见了,从不会告诉别人,更不会骂别人.
那个小偷去找老翁,小偷想了想说:“你的鸭是某甲所偷走,他最怕别人骂他,你只要骂他几句,可以警告他将来重新做人。”老翁笑着说:“我哪有空闲骂他这个恶人。”最终他也不骂。
小偷有点尴尬,不得不将实情告诉了老翁。老翁听了,狠狠地骂了小偷一顿,之后,他的病不治而愈了.
此后,他改过自新,靠劳动致富,再也不干坏事了。
蒙古文作文篇5
辛卯秋,国庆前夕耳。余自都城归。群季于鲁福楼设宴聚首,举觞遥祝立国日,盖期七日休暇来者。
其时,堂室宽敞明亮,流光溢彩,内有屏风者一也,遮其半壁。上书行草,细观之,乃孔丘之文。其字飘逸且无断句,似一气呵成也。
其间,五弟滨言及余近期之所作文字,耀辉弟示意余解读屏风之文。未果,赧之惭耳。
归而谋于子。子赍《古文观止》一套及余,曰:“通读之,或可解矣。”
遂,始研读古文。曩者,亦曾习之。于其之乎者也亦曾可一番,而流于其表不曾入其里,谓之徒有其表也。
而今之始,从头至尾,一页一页一字一字推敲,收获多多。年余,四册百余篇毕之。庶几,又返开端再尔。
读之王勃之《滕王阁序》,喜其文字华丽,词句工整。值子谋余手书该文。遂起意背诵之。
历时旬余,始能诵矣。且日日于临寐前阖目暗诵之,虽一日不敢懈怠也。盖余已届天命之年矣,何敢似年少之资?唯此尚恐有所遗失,苟以恃才乎?又旬,流利之极,不再或忘一字一句。方有小成于心焉。
再后,雄心徒增,又选苏子瞻《前赤壁赋》,再《后赤壁赋》,又方孝孺《深虑论》。通背诵之,且日暗诵之。
每每于临睡之际,一篇,复一篇,再一篇,还复一篇。常常于恍惚间而假寐,时时惊寤而再续。于深度睡眠中而古文字于梦境再现,并揉进些许其它佶屈聱牙之文,难懂难缠。途歧而磕绊,忘乎而索怀。直至归于正途,始解脱。
其与白昼者,其古文内容亦常常脑海泉涌,而得其牵引而频临背诵状态也。
余于学古文而至恍兮惚兮,虽有此烦恼而喜爱之情弗减。惟因所学之文系古之精华矣,深悔习之晚矣!于今明晓此理,安有不研习者哉?
蒙古文作文篇6
自古文人多思乡
江南梦
很早很早,就听语文老师常常嘴里念念叨:“自古文人多悲秋”。秋天,似乎就是一个被诅咒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黄叶飘落,冷风袭身,惹得文人一心思乡。而乡愁,也似乎成了文人在秋天里唯一的思绪。
太白望月
李白,一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却是长年流落在外,居无定所。一晚,他心中那股强烈的思乡之情在心头沸腾,他想念自己的家乡,想念自己曾经朝夕相处的家人。然而现在,他又如何能见得了自己的亲人。那晚,他再也无法入睡,于是,起身推开窗户。一片银色的月光直射入房中,顺着月光,他抬头仰望那轮明月。明月中,他似乎看到了那久别故人对他频频点头,只是一眨眼,便又在他眼前消逝。原来这只是他的幻想而已。百般无奈之下,李白只能独自吟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瘦马感夕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于夕阳的缺憾,又何止是李商隐一个人的感叹。他,依靠在一棵枯竭的老树旁,偶然看见一只独自飞行的乌鸦,心里便像压了一块石头一样沉重。眺望远处山头,炊烟袅袅,时而传来阵阵流水声。此情此景,更是令人惆怅。唉,只能牵着一匹瘦马,独自走在寂静的小道上,看着西边那一轮浑圆的夕阳,怎能不叫人感叹。古道上,马致远愁肠百结,却也只能在心底哀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他的这一声哀叹,又何尝不是游子心底撕心裂肺的'痛啊!
唉,圆,何为圆?一种所谓团圆的东西,却是许多人一生想圆的梦。而这个梦,却似乎永远都是一个圆不了的梦。那个梦,只能圆在人们的心中。
蒙古文作文篇7
一提到古文我就会想到枯燥二字,在我的印象中,它简直就是“天书”!但上周的一堂课让我开始对古文充满兴趣,并且慢慢喜欢上了它。
上个星期五下午,我们到东南大学礼堂上一节古文公开课。上课铃一响,我们抱臂坐直。一位漂亮的老师站在讲台上,微笑着说:“同学们,我姓朱,你们可以叫我老朱,下面让我们一起轻松愉快地上课,手不要抱那么紧。”
这堂课从一个小故事开始:一次,有个人出差坐火车,不知不觉睡着了,鼻涕慢慢流到嘴巴,于是口鼻之间开始了一场口水大战。怎么大战呢?朱老师边讲边演大战精彩过程,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这时,黑板上出现了“口鼻之争”的古文,如“口谓鼻曰:我精通古今是非,尔有何功居上我?”朱老师开始逐字逐句讲解,联想到刚才的故事情节,大家都觉得不难。“故事继续,口鼻争高下时,眼睛很快加入进来。你们说说眼睛有什么用处?”大伙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来。老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概括起来,眼睛的用处就一个字‘看。”这时,黑板上出现两个小短语“近鉴毫端,远观天际”。朱老师讲解了意思后,问:“这是一组对仗句,你们知道对仗句在古文中又叫什么吗?”我们都摇摇头。朱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骈”字,“此字读啥?”我迅速举手,老师点了我,我响亮地回答:“读pián。”老师边竖大拇指边说:“棒极了。两马并驾,两物并列,成双对偶为对仗,所以对仗句又叫‘骈句。”
随后,朱老师又绘声绘色表演眉毛、耳朵如何不服的'过程,并逐字逐句讲解古文。至此,五官之争告一段落。最后,朱老师说:“五官争到这里,主人终于发话了。到底主人发何话,请同学们开动小脑筋写一写。”不一会儿,大家就写好了,朱老师让三名同学表演了自己的作品,并一一作了点评。这时,下课铃响了,整堂课在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
蒙古文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