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感人的作文能够触动人心,留下深刻的印象与思考,一篇富有感染力的作文能够让读者的情绪随之起伏,感受到文字的力量与温度,360好工作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敬袁隆平作文800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敬袁隆平作文800字篇1
袁隆平爷爷在5月22日13:07在长沙市因器官功能衰竭而去世,长沙市所有市民都为他送行哀悼。
袁隆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因当时日军侵略中国,所以从小和家人逃亡,九岁时抗战结束,从此定居在小城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恢复高考之后,袁隆平考上了大学。他考的是农业大学,并没有报考爸爸让他考的政治大学。因为之前,他看到过很多饿殍在路边中国人,所以立志学农。他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在大学期间还曾去报考空军,虽然体检、政审都合格,但因理想未去当空军。
大学毕业后,23岁的袁隆平去一所大学任教,在教书期间,他经常和学生们去田地里考察,一天他在田地里发现了一株特殊的水稻,经过细密的研究之后,他说,这是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自此以后,他就开始了培育杂交水稻的工作,这个过程是相当的不容易啊!他们要在14000株水稻中寻找那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但是结果却令他很失望。但他坚持,最终还是有了发现。人工杂交水稻的工作进展得很不容易且艰辛,更可恶的是有一些人反对袁爷爷的杂交水稻,将700多株试验苗全拔了,但袁爷爷和同事没放弃,在学校里到处找,最终在废井里发现了五株水稻苗,继续坚持试验。
虽然试验过程艰难,袁隆平备受打击,但他立志要用农业科技打败饥饿威胁,所以一直坚持着水稻的种植试验。现在的杂交水稻已经发展到亩产量1000多公斤,真正的做到了高产,我们中国人的饭碗,真正的端在了自己的手中。袁隆平爷爷为我们,为我们中国人,为全世界人民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袁隆平爷爷除了是农业的专家,他还特别喜欢小提琴,他觉得小提琴能演奏出世界上最真挚感情的音乐,他在禾苗前拉小提琴,为禾苗唱歌。
正是因为有了袁隆平爷爷,才有了我们每天餐桌上的香喷喷的米饭,我们向袁爷爷致敬!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向他致敬,节约粮食!也要像他说的那样,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敬袁隆平作文800字篇2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
烈日当头,身穿宽松粗糙白衬衫的老人站在的金色稻田间,一副近似老农民的样貌,他时而观望,时而拿着本子记录着什么,憔悴并饱经风霜,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斯博士曾这样评价过他“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还给全世界带来了福音”。而我,有幸见过他几面。
懵懂初遇
上小学时,一个,衣着平凡朴素的老人出现在品德书上,那是我第一次与老人相见,老师和我们说,他被人们称为“当代神农”,一个人养活了全中国的人,就是这么一个老人,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自豪喜遇
2019年6月3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的盐碱地,老人和他的科研团队试种下“海水稻”。伴随着大型机械的轰鸣,稻苗在这片曾经寸草不生的荒地上扎下了根。如今,那片被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有价值的黄沙戈壁,在老人的耕耘下,变成碧绿良田。我坐在液晶屏前,与老人相见,心中无比的自豪,看到这位伟人的一个个功绩,我不得不佩服,随着共和国勋章佩戴在他胸前时,如稻穗一般的阳光洒在老人身上,那一刻,我才懂得了老人,才是真正耕耘者。
悲痛哀遇
今年年初,老人因伤入院,即使在身处重病中,老人最牵挂的还是科研。五月,老人去世,举国为之悲痛,连老天都为老人伤心,雨一连下了两天,那是我与老人的最后一次见面,手机上卒然多了几滴水,我不敢相信老人逝世的会这么突然,多么希望他去世的信息是假的,我多么希望老人还能笑盈盈地出现在大家面前,也希望稻田上还有那个身着白衬衫老人——袁隆平。
金黄沉甸甸的稻谷,让无数人享受到了吃饱的幸福,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敬袁隆平作文800字篇3
袁隆平爷爷说过:“浪费不但可耻,更是犯罪。”
——题记
袁隆平爷爷是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他一生最大的愿望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他辛辛苦苦培育出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使我国人民不再挨饿,都能够吃饱饭。小时候,妈妈教会我的第一首古诗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粮食,好好吃饭,拒绝浪费!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能吃饱饭了,但世界上却还有很多人在挨饿。据资料统计,2017年,世界饥饿人口的数量上升至8。21亿人,相当于全球人口中每9个人就有1个人在挨饿。当我看到非洲小孩饿得皮包骨时,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他们那深陷的眼窝、无助的眼神、枯木般的四肢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他们实在是太可怜了。但地球的另一边,有些人却根本就不懂得珍惜粮食,经常浪费,奢侈无度,白白浪费太多的食物(插评:若将浪费粮食的情景描绘出来,更形象,更具感染力。),实在是太不应该了,我们要杜绝一切奢靡之风,拒绝浪费。
要做到不浪费粮食,就要“好好吃饭”。比如在吃自助餐时,我们要吃多少拿多少,一次不能拿太多;在餐馆吃饭,我们也要尽量做到光盘行动。
在我家,我们每个人都很珍惜粮食。如果有吃剩的米饭,我们也不会把它倒掉,而是留到晚上肚子饿时,给它加些水,熬成粥,或者做成蛋炒饭,也很美味。我们在外面吃饭时,如果不小心点太多吃不完,也会打包回家。每当弟弟不想吃饭时,爷爷就会跟我们讲他年轻时缺粮少食、经常吃了这顿没下顿的艰苦生活,教导他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袁隆平爷爷在5月22日因病逝世了,全国人民都伤心不已,人们用各种方式悼念他,有的人给他敬献鲜花,有的人到现场为他送别,有的人为他书写挽联。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好好吃饭,拒绝浪费”、珍惜每一粒粮食,就是对袁隆平爷爷最好的缅怀。
敬袁隆平作文800字篇4
禾下乘凉梦,一生永为“稻粱谋”。袁老,您一路走好。——《题记》
狂风呼啸,雨点稀稀疏疏的滴落在地上,如同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为湛蓝的天际织了一张灰色的大网。遮天蔽日的乌云遮住了光彩夺目的太阳,灰暗的天际,无边的乌云,空旷的大地,一切都灰灰的,暗暗的,静静的!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爷爷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一切看上去那么遥远,却又那么近,一代伟人就这么与世长辞了。
16时许,灵车驶出医院,路边聚集了闻讯而前来送行的市民,司机停车鸣笛,人们把鲜花捧在胸前,悲哀的神情溢于言表,悲恸高呼:“袁爷爷,一路走好!”
袁爷爷病重时,仍念念不忘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稻子,他心心念念毕生追求的梦,一个只为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为了让中国人都能吃饱一顿饭,袁爷爷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他的一生是辉煌的,是可敬的,是朴实无华的。
袁爷爷的一生与杂交水稻从未分离,那粒粒饱满,金黄金黄的稻穗仿佛是他的孩子。一辈子为了他们任劳任怨,却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让世界吃饱饭的功臣,平凡的瑰宝。袁隆平爷爷曾说过,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他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梦想尚未实现,不会停歇的老人却先走了。袁爷爷,梦想尚未实现,您怎能以这样的方式先行一步呢?袁爷爷,您常说自己有着七十多岁的年龄,五十多岁的身体,三十多岁的心态,更有二十多岁的肌肉弹性。这么乐观的您,怎能不辞而别?
迈入耄耋之年,本应“颐养天年”的年龄,您却一直奋斗在科研第一线,可是您似乎感到力不从心了,因而每年都给自己定下目标,时间虽紧,但岁月无情人有情。您的雄心壮志就是老骥伏枥得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您牺牲了自己,满足了世界,任岁月变迁,任世事无常,天上的星星中始终有您,历史的长河中,您的身影不会消失。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现在我是多么不相信这句话,多么希望您与与世长辞的消息是个谣言。如风般来的快,去的也快,晶莹的泪花从眼角滑落,眼中又重现出袁老您熟悉的身影,袁老,一路走好!
敬袁隆平作文800字篇5
5月22日13时07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袁隆平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袁隆平爷爷,被称为“杂家水稻之父”,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是一位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
袁隆平爷爷出生于1930年,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百废待兴各种困难时期,跟随父母在重庆、湖南等多个地方读书,自幼就练就坚强的意志和良好学习习惯。他热爱学习,勤于钻研。在毕业时最初的志愿是当一名飞行员,但因为在参加空军选拨时,因热爱成都的美食而吃坏了肚子,结果影响了成绩的发挥,导致成绩不靠前,而留在学校从事农业研究和教学工作。他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特别是看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人的场景后,发誓要用自己的所学改进农业生产,让人们吃饱饭、不饿肚子。他数年如一日,埋头在实验室和田间地头钻研,终于研究出了“杂交稻”,让亩产量提高了好几倍,广泛种植后多养活了近亿万中国人,造福了中国乃至世界人民袁隆平爷爷在学习、科研之余,还热爱体育运动,年轻时就是一名游泳健将,即使年老了也坚持游泳锻炼;他还认真学习英语,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候,可以用一口流利的英语自然交流。同时,他还热爱生活,前不求领养一只猫,让人看到老爷爷可爱的一面。
袁隆平爷爷虽然走了,但他把自己奋斗的成果留给了我们,他的杂交水稻技术不仅让中国人民受益,还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造福当地人民。正是因为有了袁隆平爷爷的贡献,中国才成为世界粮食大国,我们国家才做到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们悼念袁隆平爷爷,就是要永远牢记他做出的突出贡献,珍惜每一颗粮食的来之不易;学习袁隆平爷爷的坚定的意志、钻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做一名有理想、有奋斗、有爱心的追梦人。
谢谢您,袁隆平爷爷!愿您一路走好,我们年轻一带,将迎着您“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两大梦想,继续前行,逐梦新中国,创造新的未来!
敬袁隆平作文800字篇6
有一位老人,他一直走在科研的道路上;他解决了中国14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他曾多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他曾率先在中国开展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他就是我的偶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他是一位饱经风霜而消瘦的老人,他那黝黑的皮肤是被太阳亲吻过的颜色,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一道道皱纹,须发已被匆匆流去的时光染成花白。他大步迈向田野,望着收获的水稻,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那么静谧。他用他那双粗糙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水稻,眼里充满了喜悦。
袁隆平爷爷用一生去追求、去奋斗、去耕耘,在他最热爱、最熟悉的田地里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袁爷爷大半辈子都在研究杂交水稻,以提高水稻的产量,让全世界所有人都能吃上饱饭为目标。他有一个梦,在梦里,稻苗长得像高梁那样高,稻[比扫帚还长,稻米像花生米一样大,他就在稻穗下乘凉。50年来,他用一粒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却只留给自己一个小小的愿望——禾下乘凉。
都说“民以食为天”,袁爷爷不断突破粮食产量,一次次打破自己创造的纪录,从八百公斤到九百公斤,再到一千公斤……袁爷爷目标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实现了这个,又有更大的目标。
当大多数老人都安享晚年时,九十多岁的袁爷爷依然亲自下田察看水稻。水稻让他精神,即使累了,在看到自己研制的水稻技术取得成功,疲惫便瞬间消失,只剩下满心欢喜。面对未来,袁爷爷仍满怀梦想,他希望杂交水稻由目前占世界水稻面积的10%提高到20%,实现总增产3000万吨,真正造福全人类。袁爷爷用科学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实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他就是我的偶像——袁隆平爷爷。“知识+汗水+机遇+灵感=成功”是他一生的缩影。虽然袁爷爷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我们将会永远铭记他。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袁隆平”星会永远伴随在我们身边,散发着璀璨的光芒。“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袁爷爷,我们向您致敬。
敬袁隆平作文800字篇7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爷爷去世了。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纵观袁隆平爷爷的一生,我们会发现他的一生是伟大的。
路有饿死殍,路有冻死骨。
上世纪60年代3年自然灾害时期,袁隆平爷爷亲眼目睹了在街边有人饿死的景象,这给正在研究农业的他心灵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也让袁爷爷明白了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能绊倒一个国家的道理。从此袁隆平爷爷走上了研究水稻的道路
一心一意做研究,坚持不懈出成果。
那时袁隆平发现苏联人的方法并不可靠,于是他只好偷偷研究欧美的学说。学习完后,袁隆平便天天下地观察,寻找合适的秧苗。他经常四处奔波,在各地的农田地里观察。为了育种,他在火车上用体温育种。尽管有人总会反对,说他不好,但他一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虽然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取得突破,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不断反思、总结。终于取得了突破。以至于在滇南大地震的时候他也在临时的帐篷里研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研究出了野败。后来,杂交水稻的产量不断突破新高,为我们的粮食供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禾下乘凉几时有,杂交水稻覆全球。
袁隆平说自己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现在,杂交水稻的亩产是不断增加,秧苗的品质也在不断提升。我相信在不久后的,禾下乘凉梦一定会实现的。可惜袁爷爷没有等到这一天,这可能是他的一个遗憾吧。现在,杂交水稻已经推广到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解决了不少当地人的吃饭问题。这是袁隆平爷爷对世界做也的贡献。
袁隆平爷爷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我们应该学习他纯朴、勤俭、纯粹、高尚的品德。现在,我们充分落实光盘行动就是对袁爷爷最高的敬意。国士无双,原袁爷爷一路走好!
敬袁隆平作文800字篇8
五月下旬,我们从千里之外的湖南长沙,知道了袁隆平爷爷已离我们而去。授予共和国勋章的画面还恍如昨日,袁爷爷蹲在稻田的身影还在脑海中,这仿佛在昭示着:袁爷爷他,从未远离。
小时候的袁爷爷是幸运的,他有一个温婉贤良的教师母亲,得以妈妈的教导,他小时候就对这厚重的黄土地报着神圣的敬意;但袁爷爷也是不幸的,他生活在黑暗的年代,在抗日战火纷飞中,一家人东奔西走,就像风中的浮萍,读书都换了好几所学校。
袁爷爷是新中国第一批农学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的他,将其一生都奉献给了稻田。我们难以想象、更难以感受袁爷爷在奋进的过程中遇到多少挫折,遇到多少诋毁。但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吓不倒他,更难不住他。
还记得1968年的时候,袁爷爷开始做杂交水稻实验。他满怀希望地将700多株幼苗播种,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这个过程漫长且枯燥,然而袁爷爷每天都兴致勃勃。但是总有人居心叵测。5月19日清晨,当袁爷爷来到自己的试验田时,发现昨天还好好的试验田,一夜之间变得一片狼藉,秧苗被一扫而光,只剩下深深浅浅的脚印,袁爷爷呆住了,眼里的泪水似乎要夺眶而出,他想要怒吼却始终说不出什么。他踉踉跄跄的迈入试验田,盼望着还有幸存的秧苗,终于,几天之后,袁爷爷在一滩污泥中发现了五株半埋着的试验秧苗,他小心翼翼的捧回家中视若珍宝、悉心照料,才得以继续他的试验。
面对如此艰难的困境,是什么让他没有放弃呢?我想除了让中国人吃饱饭的梦想,还有顽强的意志与惊人的毅力!
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努力,袁爷爷终于等来了发现野生雄性不育株的消息。
听到消息时的袁爷爷,如同在酷暑难耐之际,迎面吹来了一股清凉的风。后来他给这三株野生雄性不育株取名为“野败”。它们带给袁爷爷无比幸福的感觉,这种幸福感一直追随了他的后半生。
上帝给的并不多,只给了袁爷爷三株“野败”,然而,他抓住了,他成功了……
袁爷爷的故事太多太多,直到今年,他仍穿行在稻田里,不断探索杂交水稻的未来。他的初心与赤诚,化作春霖甘露,滋润了一年又一年的稻花。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禾下乘凉的梦越来越近,杂交水稻发展前路似乎尽是坦途。然而袁爷爷却悄然地走了。
他来的时候饿殍遍野,走的时候稻米满仓。
若是某个午后风吹稻浪,我想那应是他的灵魂在回响,在我们的课本中,在人们饭桌上,在全世界人们的心中!
敬袁隆平作文800字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