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写读后感时,要注意段落的结构和逻辑的连贯性,通过写读后感,我们能够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思考,让阅读更有价值,下面是360好工作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听昆虫讲故事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听昆虫讲故事读后感篇1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它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名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在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读过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白蝎自杀之谜”这一节。这节大意是这样的:有人说蝎子遇到危险就会自杀。于是,作者就做了一个实验。他用烧红的木炭围成一圈火墙,然后把一只白蝎子放进火墙里。热浪烤在蝎子身上,它倒退着把自己身上的钩子一会儿伸直,一会儿弯曲,动作快极了,使人看不清楚。突然,它一阵抽搐,接着,就一动不动了。作者用镊子把白蝎夹到一块凉沙土上,过了一个多小时,令人不敢相信的是,蝎子竟然奇迹般地活过来啦,和以前一样变得生气勃勃了!这个实验证明,根本就没有蝎子自杀这种事情,无非是人们乱猜测而已!
读了这一节,我不禁思绪万千:世界上大概除了人以外,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不会自己结束生命。其实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自杀都是一种怯懦的表现。大家都认为生命是一种很宝贵、美好的东西,既然上天赐予了我们宝贵的生命,那我们就应该勇敢地面对苦难,珍惜生命,也回报他人!由此,我还联想到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就拿我说吧,我经常会因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就生气、苦恼,有时候甚至干脆不做,去问同学答案,这应该也是一种怯懦的表现吧!
啊!真没想到,我竟然被一本科普系列的书给吸引了。读这本《昆虫记》远比读好几本童话书和小说还要强。以后,我要多读一些科普、历史类的丛书,不能讨厌它们。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要多看课外书,这样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给予我们快乐和感悟,还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呢!
听昆虫讲故事读后感篇2
在许多年前,在一个乡间小镇里,昆虫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在他的“钟情宝地”——一个无人问津的荒石园里津津有味地观察着他的“孩儿们”——昆虫。并且,撰写了闻名古今中外的世界名著——《昆虫记》,向读者们展开了一次昆虫的世界的旅行。
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写的文字很轻快,很简单,它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了真理。不像某一些书籍,里面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专业术语,虽然充满书卷气以及学究味儿,但是那些被认为是“严谨”的用词,使得文章变得既难以理解,又乏味空洞,让人感到枯燥又苦涩,让人不愿再接着读下去。有许多的昆虫学家都是把昆虫们开膛破肚,碎尸万段,而法布尔则是在昆虫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他们用一只昆虫,甚至数只昆虫的牺牲来换取昆虫学家的科学成就以及旁人的赞叹,这样看来,他们不就太自私了吗?法布尔喜欢观察活生生、活蹦乱跳的昆虫们,让他们在天然的环境中活动,而不是在冰冷冷的实验室中,因为在大自然里,才是昆虫们最自然,最真实的样子。
关于大孔雀碟的那一章,法布尔描写的那种四十只多只大孔雀碟在房子里飞舞的文字十分得生动,阅读时,我的脑海里仿佛已经浮现出了法布尔所描写的场景的样子:几十只大孔雀碟在一间小小的房屋里同时挥舞着他们美丽的翅膀,从四面八方飞来,为了参加这一场大孔雀碟的晚会。那场景,着实十分震撼。不同于电影中的震撼,这而是一种十分壮观的场景,一般人所见识不到的场景。
在整本书中,我最喜欢法布尔描写萤火虫的那一章。我自己对萤火虫这种昆虫十分的感兴趣,觉得他们屁股后面顶着的小小灯笼很可爱,很精致。一边阅读,我一边懂得了萤火虫的大多数种类只有雄性可以发光,而雌性因为无发光器或者是发光器不发达而不发光。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看上去人畜无害的萤火虫竟然是一种食肉动物;而我更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主食居然是另一种可爱的生物——蜗牛。他们先向蜗牛的体内像打针一样注射一种“麻醉剂”,不一会儿,蜗牛便变成了一锅香喷喷的“肉粥”。在实行完麻醉手术之后,总会有许多的“宾客”不请自来,毫不客气地尽情地享用、尽情地吮吸蜗牛壳里美味的“肉粥”。
小小的昆虫在大自然的保护下,遵循着大自然的法则。法布尔则是以小小的昆虫为琴弦,拨响了人类命运颤音的巨匠。
听昆虫讲故事读后感篇3
自然环境是人人所向往的,鸟语花香,寂静安详,远离城镇的喧嚣,浸泡在清新中。在大自然,水里,天空,陆地,各有动物存在。在300多年前,一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对品种各异、形象各异的虫子着了迷,花费毕生的光阴写出了这本绝世佳作:《昆虫记》,他就是法布尔。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蜜蜂的群体生活;看到了蚂蚁的凶残;了解了蝉的自食其力;了解了萤火虫麻醉其他昆虫的高超本领;知道了黑步甲能装死;看到了昆虫不为人知的秘密。
法布尔用生动脱俗的语言把枯燥乏味的科学描绘的有声有色,而且在他的语言中没有半点虚假,因为他坚持“科学可以被修饰,但不能被修改。”这使我们能在昆虫记中学到真实可靠的科学,而且能把他们好好吸收。
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蝉虫的蜕变,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塔蓝图拉毒蛛,我看到他反复的观察和实验,寻找大量例证。一次实验失败了,他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科学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工作作风。让我感觉到了“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神的内涵。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真理而投入毕生心血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世界的神奇和美妙,又让我感受到了法布尔超人的毅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他所付出的辛苦是常人无法体会的,我们只有在这部传世佳作中去体验。
法布尔让我了解昆虫世界,而昆虫则让我永远记住法布尔。
听昆虫讲故事读后感篇4
小荒园,大世界
傍晚时分,蝉在树上开起了属于他的演唱会,蟋蟀在草丛里静候佳肴,而我,坐在家中,翻开《昆虫记》,开始享受“饕餮盛宴”。
这本书的作者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法国作家亨利·法布尔。他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科普作家,被世人称为“科学界的诗人”“昆虫世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奇妙昆虫世界的大门,我跟随他的脚步、他的目光,去认识那些性格各异又充满智慧的小家伙。它们也如同我们一样工作、休息;他们或聚族而居,或独处一室;它们有不同的个性,也有奇怪的饮食口味和种族风俗……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会为昆虫们的智慧而惊叹;会因他们的勤劳所反思。这本书中昆虫的世界,和我们现在所处的人类世界有什么不同呢?螳螂夫妻为了自己的孩子,丈夫宁愿牺牲自己,在新婚之夜被妻子活活吞食。这不正像那些为了孩子而四处奔波,赚钱养家的父母吗?他们何尝不是起早贪黑,只为让孩子生活得更好吗?再者,一些年迈的隧蜂已无力干那些年轻的隧蜂所干的繁重的活了,但他们仍有着一颗为家庭服务的心。于是,它们便干起了“门卫”,为维护出入口的秩序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为防范外来侵略者的入侵做着贡献。这何尝不像那些长辈们,自己省吃俭用,却给孩子们吃好的、穿好的。他们常常是一把年纪了但不“服老”,去干那些累人的活儿,想想就觉得心疼!
当然,在昆虫世界,还有那些黑暗的、不可见人的一面。人类世界也同样如此。在感动于昆虫们的真善美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那些在昆虫世界显露出的黑暗的一面。那看似只是一片小小的荒园,实则告诉我们的可是很多很多……
小荒园,大世界。
听昆虫讲故事读后感篇5
在一个春和日丽的早上,温和的阳光洒满大地。我走到房子的门窗前,打开窗通风,悠闲地坐下,随手抓起一本名叫《昆虫记》的书,津津有味地看着。 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法布尔,在他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同优美的散文,给予我们知识和思想。《昆虫记》的主要内容讲了昆虫世界里的奇妙,给我们描述了昆虫的性格特点,为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如蜜蜂、蚂蚱、螳螂、甲虫等,虽然不是十分可爱,但也告诉了我们它们的好处和害处,优点和缺点。这本书还表现出昆虫世界的社会主义,一个纯真的世界,犹如一处梦想起飞的地方,引领到成长的终点。
看完这本著作,我心花怒放。因为我明白了兴趣是人的老师,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老师。闲时观察身边的事,无论是大事情,还是一些不起眼的事,你或许能从中有所发现。在法布尔笔下的昆虫世界,我学到了课外知识,丰富了我的人生,带给了我不少欢乐。不仅如此,平时在我对昆虫做的一些事情百思不得其解时,只要翻开《昆虫记》,谜题一下就解开了,就好像放下了沉重的包袱,击碎了心中的大石一样,轻松多了。
?昆虫记》带给了我快乐,更多的是道理和知识。它是一部不朽的传世佳作,是法布尔毕生精力的观察研究,是昆虫知识的集合要点。在《昆虫记》的引导下,我要继续探索神奇的昆虫世界。
听昆虫讲故事读后感篇6
我目不转睛的浏览着著作《昆虫记》,昆虫的各种特征与蕴含着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把我深深的迷住了!从而,我明白了,原来每一种昆虫都是平等的。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精彩,甚至都远远超过了我们人类。
昆虫们和我们一样,也在不断的说着话,唱着歌,跳着舞。在属于他们的乐园里玩耍,在城市田野中飞行走路时,一座被遗忘的花坛,或是一段还没整修的河堤……也许都有他们的身影,也许连草根底下也会成为它们的乐园。
比如,夏天的蝉。你或者会对它喋喋不休的歌声、厌烦,你或许会捕捉它当宠物玩,蝉小小的生命或许会在你的手中终结。但是你知道蝉的一生吗?蝉的一生要经过四年黑暗的苦工。我们不应该去讨厌它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突然穿起漂亮的衣服,张开美丽的翅膀,能在温暖的日光中沐浴是多么的不易。
萤火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昆虫,萤火虫有着色彩斑斓的外衣,它的身体成棕栗色,胸部是柔和的粉红色,其圆形服饰的边缘则点缀着一些鲜艳的棕红色的小斑点。它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肚子里镶了一盏小灯。在宁静的夏夜,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
萤火虫长着三对短短的腿,它们利用这三对小短腿迈着碎步跑动。雄性萤火虫到了成虫时期,会长出鞘翅,就像其它的甲虫一样。而有的雌虫则永远都保持着幼虫阶段的形态,无法享受飞翔的快乐。虽然我们人类强大,但我们不应该瞧不起他们。
蜘蛛也很常见,他的形体雌雄悬殊甚大。大多数雄蛛都比雌体小,有些种类雌体超过雄体1000—1500倍,所以蜘蛛交配时,如同螳螂那样,雄体常有被雌蛛吃掉的危险,因此雄蛛欲与雌蛛交配时,必须小心翼翼地事先试探雌蛛是否允诺。
世界上大约有4万种蜘蛛,除南极洲外,各地都有分布。它们有的外貌奇丑、有的步履蹒跚、有的能走善跳,可谓千奇百怪。蜘蛛丑陋的外表下有着聪明的脑袋。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蜘蛛帮我们维持生态平衡,是人类的好朋友。
读完了《昆虫记》让我最终明白,在这个世界,人与自然需要和谐,人与动物需要友谊。只有学会尊重大自然,敬畏自然界中的大小生命,人类才会有光明的坦途。这让我想到佛教中的一种思想:叫众生平等。
听昆虫讲故事读后感篇7
这几天,我完全沉浸在《昆虫记》所描写的世界里,不能自拔。这本书运用细致温婉的语言描写了昆虫们的生活,带给我从来没有了解到的有趣知识,读来生动有趣,令人不忍释手。
你知道昆虫会给自己着色的吗?请看下面一段对“亮甲虫”的描写:“这个名字对它来说一点儿都不夸张,体现出了它的阳光、灿烂、英武。虽然终生与腐尸、粪便之类的污秽之物打交道,但是它的外表却是非常光辉,身体上就像镀了一层金属。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发出的光泽也不一样,有时是绿宝石一样的青光,有时候是红铜般的紫光,甚至有人称它是一位珠宝匠。”你看了这样的描写,是不是很喜欢?那亮甲虫就像一位漂亮的小伙子穿着华贵的衣服,站立在你的面前。除了亮甲虫会给自己着色,许多昆虫都会给自己“涂抹”颜色,甚至还会给自己戴上装饰品呢!作者对这个现象还作了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呢!你愿意一探究竟的话,那就赶快去看一看这本书吧!
我看到其中一章《天牛吃路》的题目时,吓了一跳。什么是“吃路”?读到完,我才知道,原来是指天牛的幼虫寄存在树木的中心,一边吃掉木头,一边就开拓出了道路。其实,题目应该叫《天牛如何吃树》,或者就叫《天牛挖路》。这是我自己乱想的,没有作者写的题目吸引人。作者对天牛幼虫如何吃空树干,真是写得娓娓动听,“天牛幼虫则是用嘴一寸寸地开辟出道路。能够完成这项工作,当然少不了一件好用的工具,那就是天牛幼虫的那副大颚。它那副又黑又短的大颚非常粗壮,虽然没有锯齿,但是周边很锋利,就像是木匠用的凿子。它就是用这把凿子上开下凿,造出一条通道。凿下来的木屑被它吃掉,既当了食物,又清理了建筑垃圾,一举两得。这些木屑被天牛幼虫充分分解吸收,最后只排泄出一点点蛀屑,堆在身后的路上。这就像是一条车间里的流水线,一头往里进木屑,中间经过天牛幼虫的身体,另一端出来的是少量的蛀屑。这个过程进行的同时,还开凿出了道路。这种走一步,吃一步的高明手段并不是天牛幼虫的专利。
读着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对大自然的关注之心,享受着作者细腻清新的语言文字,体会到了沉浸于一种探究活动中的快乐。我好喜欢这本书——《昆虫记》!
听昆虫讲故事读后感篇8
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奇妙的科普读物——《昆虫记》,这本书是法国著名的“昆虫诗人”法布尔写的,堪称是一本昆虫百科全书。法布尔在书中把昆虫当做人一样来写,我读这本书就感觉是在读一个巨大的趣味十足的拟人句库。
书中,法布尔叙述了他多年研究昆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昆虫们的生存本能、习性、日常劳动、繁衍和死亡。
在书中,让我觉得最笨的就是蝉了。蝉在产卵的时候,有一种比蚂蚁还小的虫子,也会在那一堆卵里产下它们的卵。而这种小虫子的发育要比蝉早好多时间,它们便拿蝉的卵当做食物。蝉的后代就这么不明不白的变成了别的虫子的美味佳肴。
我最喜欢母甲虫,不是因为它美丽的外表,也不是它有多强的战斗力,我只是喜欢它对孩子的爱。它“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贼甲虫则是我最讨厌的虫子了,它不劳而获,用卑鄙下流的手段取得别人的食物。但仔细想想,这也不能怪它,毕竟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而且这些法则也不是能轻易改变的。俗语中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书中还介绍,为了完成《昆虫记》这套史诗般的昆虫百科全书,法布尔整整写了三十一年。法布尔的这种为了理想坚持不懈的精神,使我敬佩万分,而这也正是我所缺少的,我相信,如果我们在学习中也能像法布尔这样专注,这样不屈不挠,那么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取得好成绩。
听昆虫讲故事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 昆虫圮读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