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是一种反思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不足,作文可以激发我们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兴趣和热情,360好工作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里的作文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里的作文篇1
早晨,金色的阳光沿着窗台洒入我的房间,我在软绵绵的床上满意地翻了个身。突然一阵熟悉的音乐传进我的耳朵,睡得正香的我皱了皱眉,开机音乐?谁在开电脑?爸爸或妈妈?不可能,他们早就出去了。要不奶奶,怎么可能呢?她压根就不会。想到这里,我猛地从床上坐起。
我小心翼翼地下了床,连鞋都顾不上穿,轻手轻脚地走向书房。门半掩着,我探头一看,居然是奶奶,只见她笔直地坐在电脑椅上,双手还不停地敲击着键盘。
“奶奶!”我喊了一声,奶奶闻声慌忙回头,见奶奶这样我更加疑惑,问道:“奶奶,电脑怎么开着?您在干什么?
“啊,我不是故意的,是刚才我……对,是刚才我不小心碰到,然后……”话还没说完,qq的“滴滴”又响了,嘿,奇怪了,我趁奶奶不注意一把抢过鼠标,点出一个对话框,一看,在说“张奶奶,最近腰怎么样?今天还晨练吗?”再翻翻,其它聊天记录还都是些养生、养花草的经验交流、锻炼的好处、外出旅游的乐趣等等。
奇怪了,奶奶什么时候会上网的呢?还有qq号?我看了看奶奶,奶奶似乎明白我要问些什么了,就乐呵呵地告诉我:“你爸妈上班,你上学,家中就剩我一个,闷得慌,就到对门王奶奶家玩,看见她在玩电脑,就让她教我啦。你还别说,学会了上网,生活还真有意思,也不闷不慌了。”听到这里,我全明白了。
这时,不停地传来“滴滴”声,奶奶忙打发我回房间,她又开始聊了起来,看那专注的神情,不禁感叹: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变得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
家里的作文篇2
“活着真叫累,活着真叫烦。”有人总是抱怨生活。新鲜事常常有,生活便充满了乐趣。
平安夜,我在房间里看书,觉得很无聊,就走出房门向妈妈找乐子,妈妈灵机一动。“那我们就开个‘笨蛋’大赛吧。”正巧爸爸也回来了,妈妈说:“今天晚上,我们互相引对方受骗,到睡觉前结算谁被骗的次数最多,谁就是’笨蛋大王’。”游戏很快开始了,我家三口分布在不同的房间里。聪明狡诈的妈妈大声喊道:“吃晚饭了!”我和爸爸飞似得跑到餐厅,一看才知道,餐桌上空空如也,哪有什么吃饭的准备,我和爸爸恍然大悟,原来被妈妈骗了,我和爸爸气愤地走回房间。过了几分钟,爸爸就开始报仇了:“呀,我的钱包怎么不见了,孩子他妈,帮我找找。”疑心重重的妈妈当然没有上当。我说:“妈妈,哪来的蟑螂,快帮我杀掉,要不然你以后就不能当‘蟑螂终结者’了。”我的激将法果然有效,妈妈拿着一瓶杀虫剂出现在我房间,妈妈上当了。很快,“笨蛋大赛”在欢声笑语中拉下了帷幕,最后睡觉前,我受骗最多,毋庸置疑成了“笨蛋王”。
“新鲜事,新鲜事,一个接一个。”这就是我在这个家庭里得到的生活。简单,却洋溢着幸福。
家里的作文篇3
每天爸爸妈妈去上班,我去上学,然后他们下班,我放学,只有晚上吃饭的时候一家人才能团聚在一起说说话,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可是今天家里却发生了一件新鲜事。
今天是周日,照例晚上由我来洗碗,我收拾好碗筷,捧着刚想往水池里放,突然发现一个和甲虫一样大小的棕色的飞虫,一闪而过,我的身体立刻就像被冰冻过一样,僵硬了,可是脑子却在不停地搜索,这是什么东西?哪里来的不速之客?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小强”?我立马反应了过来,扯着嗓子喊:“爸爸,爸爸!快来呀!有蟑螂!”爸爸听到我尖叫声一个箭步就冲了过来,“在哪?在哪?”我一边用手指着水池,一边飞快地逃离了厨房。
只见爸爸抄起苍蝇拍就朝蟑螂拍去,可是这只蟑螂还挺聪明,它一看到有个庞然大物朝它扑来,一个飞跃就跳出了水池,飞到了橱柜上,爸爸一看一拍不中,又开始了第二次攻击,结果蟑螂又跳到了墙角边,这个角度真是不好打啊,爸爸连续挥舞了好几下都没有拍中。我一看不妙,赶紧把厨房门关上,这样它就逃不了了。只见爸爸待在厨房里和“小强”进行了“殊死搏斗”,爸爸的苍蝇拍一会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往蟑螂扑去,一会又像拿着小提琴的弓在弹奏“野蜂飞舞”的乐曲一样在挥动,看得我在厨房门外笑得直不起腰来,终于在爸爸的不懈努力下,顽强的蟑螂被“处死”了。
看着被拍死的蟑螂,我和爸爸都笑了,这就是今天我们家发生的新鲜事,你觉得有趣吗!
家里的作文篇4
亲爱的外婆:
听妈妈说在我还没出生时,您已经“移民”到了另个一个世界——天堂去生活了,那里热吗?冷吗?有没有朋友和您聊天呢?您有没有收到过我之前送给您的画呢?我真的想知道您收到画后的感觉上怎么样的?
每次我在妈妈脸前问起您的时候,妈妈都会说一些您之前的事。妈妈说您写的字是很苍劲有力,很工整的。特别是钢笔字写的非常好看。我真想看一下您的字是否真的写得很美呢。虽然我从来没有见过您的样子,但是我在家中的照片中找到了您,您是多么的慈祥,笑得多么的灿烂,我真的很怀念您。
妈妈说您在她们小时候时是经常这样教育她们的,在吃东西时不要说话,专心吃;在睡觉时也不要说话,专心睡——“食不言,寝不语”。读书时要认认真真的去读,玩的时候要开开心心的去玩,还经常教育她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读好书的前提下,也要出去旅游。要经常到外面爬爬山,欣赏一下祖国各地美好的湖光山色,这会对我们的知识面有很大的提高的。
外婆,妈妈经常说您并没有离开我们,您是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的,同样活在我们的心中的。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画一张画在扫墓时送给您的,您可曾收到过呢?现在我已是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了,上课有不专心听课的现象,考试偶尔会粗心大意,学习成绩如用一个图形来形容的话,那就是一个“w”字,时高时低。但现在我已经学会了做饭了,我兴趣广泛,喜欢跳绳,踢毽子,看书,食零食。外婆,我想对您说:“外婆,我爱您”,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
外婆,您安息吧!
家里的作文篇5
寒假的一天晚上,我正在专心致志地写作业,忽然听见外面有“嗷嗷”叫的声音。我好奇地打开门,只见从墙角里走出一团黑乎乎的东西。我定睛一看,啊,原来是一只小狗。
它看见屋里有灯光,便挤进了屋。家里来了它这个从而降的小客人,当然比平时忙了许多。本来闲着没事看电视的妈妈和奶奶,此时“叭”把电视一关,开始仔细端详起这只小狗来。“咦,它的四只小爪子是白色的,腹部、嘴巴和鼻梁上也都是白色的,嘿,连尾巴尖上也是白色的,其余全是咖啡色的。从外表上看它倒蛮像只好狗,应该不是杂交狗。”妈妈此时像个博士,口若悬河地说着。我没吭声,研究了半天,也得出了一个结论:它是只公狗。
小家伙刚一坐下,就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你瞧,它一会儿趴在地上,一会儿咬自己的尾巴,一会儿在屋里乱转悠,真是爱动!
我想着给它起个名字。思来想去,忽然想起我小时看的一部动画片里有一只可爱的小鸡,名字叫“典典”。于是,我也叫它“典典”。妈妈此时跟我们说:“不管它是走丢的还是被人遗弃的,我们都该给它弄个窝,起码先过了这个晚上。”一听这话,奶奶便拿了块泡沫,往上面垫了几层棉花垫,又铺了一张报纸,小狗的窝算是弄好了。
典典可可爱了。它总往人的脚边偎,要么就抬着头巴巴地望着你。典典像小猫一样,总咬自己的尾巴,在地上转呀转,它时而舔舔自己的小爪子,时而抬起前腿,最可爱的是它有时咬不到自己的尾巴,还自己跟自己急,对着自己的小尾巴“汪汪汪”地大叫,仿佛在说:“臭尾巴,为什么不让我咬你?”
典典不光可爱,还可聪明呢!它知道地板上凉,所以总是趴到人的拖鞋上小睡。阳台上凉,所以它从不在清晨去阳台,即便是我进去了,本来是跟着我一步不离的它,此时也会止住脚步,在门口等。典典知道在地上撒尿会被妈妈打,所以它每次都跑到报纸上撒尿,撒过了就叫两声,以便叫人来清理。
说起典典的淘气,那可太让家人头疼了。它总把我的拖鞋当玩具,咬住拖鞋上小熊的耳朵,一直拖拖拖,除非有人打它,它才跑开。别说拖鞋,就是皮鞋上的小毛球它也咬。别看它个子小,劲儿还挺大,咬住皮鞋上的小毛球能把皮鞋拖老远,害得我常常穿鞋时找不到鞋。除了鞋,就连阳台上的花也被它作践得奄奄一息。
不说了,我还得下去溜狗呢。
家里的作文篇6
普通的秋夜,月朗星疏。我正坐在阳台上,和那本《红星照耀中国》做斗争。
终于,我实在读不下去了,我无力地瞅了一眼密密麻麻的字,起身开门,伴随着树叶的沙沙声,进去了。坐回桌边,翻下身找书,就看到桌子下,有一个恐怖的黑球!我“嗷”一声,呼来了睡眼惺忪的爸妈。
妈妈还在不满地抱怨我,爸爸弯腰一看,惊奇地说:“哈,是个刺猬!”留下我俩久久不能回神。
“还不快送出去!”妈妈说到。“你就当家里来客了呗!”爸爸笑笑。而我,也终于看清了这位客人:披甲而来,一副盔甲上全是细而尖的刺,刺尖还是白色,像冬天没化干净的小雪,一张脸还是很可爱的,和老鼠没什么区别,似乎是不喜光,他一动不动,很不满地缩着脸,像一颗巨大的、没剥壳的板栗卧在一边,好像我们一个招待不周,他就要拆了我家,一副蓄势待发的样子。
我刚回过头来,就见爸爸用逗狗的方式,嘴里念着:“去去去。”用手去扫人家,可是这位客人除了对我房间的光线不满外,似乎没什么要求,卧在暖和的墙根,赖着不走。看着爸爸一副自作聪明而又束手无策的莽撞样子,妈妈不耐烦地说到:“哎呀你快起开吧哈,有工夫能不能去百度一下他爱吃什么?”
爸爸赶快操起了手机。刺猬面对我们忙成一团,正不亦乐乎地看戏呢!我拿来一片苹果,问妈妈:“他吃这个,我要插他背上吗?”妈妈迷惑地看了我一眼,我解释说动画片里刺猬不就是一后背食物吗?妈妈哭笑不得地看了我一眼,指挥一边的爸爸拿来以前的鱼网,苹果往里一丢,用纸板啪的一下,将刺猬抓住了。把这位客人吓了一跳,还没反应过来,他就被送到了阳台外,面对苹果和航班的平稳落地,他很受用,看上去满意极了。
“累死了吧?快回去睡觉,开门放进刺猬,真够能的!还有你爸,莽撞啊,弄坏人家怎么办?”妈妈给我俩定了罪,转头离开,关了灯。
夜风习习,送来难得的清爽,我躺在床上,经过这位客人一翻折腾,心情却是极好的。
家里的作文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