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沉与浮教案最新5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份优质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开阔视野,启发新颖的教学理念,很多人在教案中会加入反思环节,以便于总结经验,提升未来的教学效果,以下是360好工作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物理沉与浮教案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物理沉与浮教案最新5篇

物理沉与浮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

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中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3、声速与介质种类以及介质温度有关。

?教学难点】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教具准备】

音叉、乒乓球、水杯、广口瓶、声音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我们生活中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美妙的的音乐声,路上吵杂的汽车声,孩子们的玩耍声等,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声音,人类将怎样生存。(边放录像边说明)问: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怎样传播开来的?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本章将要研究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声音的产生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学生活动1: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部分,轻喊一声“啊”,有什么感觉?(声带在振动)

(2)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3)演示实验二:将用力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音叉溅起水花

(4)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纸片,敲击鼓面,纸片会被弹起。

问:上面的这些实验与活动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2)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人说话、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蟋蟀叫声靠的是左右翅摩擦发出的振动。问:吉他发声靠的是什么?(琴弦的振动)鼓发声靠的是什么?(鼓面振动)笛子发声靠的是什么?(空气振动)所以乐队里弦乐、管乐、打击乐器等的发声是不同的。

用收音机播放一小段音乐.并问,这美妙的乐声也是有发声体在振动吗?从收音机中小心地取出喇叭,让学生想一下,用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发声的喇叭在振动?

在喇叭的纸盆上放一些轻小物体观察它们在喇叭发声时是否跳动.实验验证:用碎纸揉成纸团放在喇叭纸盆上,打开收音机音量旋钮,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观察共叙述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级团在喇叭纸盆上跳动,并闭音量旋钮,纸团停止跳动.发声的喇叭在振动。大家一起唱音阶“1-3-5-1,l-5-3-l”边唱边用手摸颈部喉头部分,发声时喉头是否在振动?喉头振动停止,发声是否也停止?发声时喉头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发声时喉头在振动.

物理沉与浮教案篇2

课型:新授课 设计人:

教学目的、任务要求:

1、知识与技能:了 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以及实像和虚像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用。

教学重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预习: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两种透镜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回答以下问题 :

1、边缘厚中央薄的是 透镜。 边缘薄中央厚的是 透镜

2、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

3、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 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 作用。

二、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 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

1.照相机: 想想做做

动手制作模拟照相机 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制作完成后,把模拟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 的像,回答:问题1.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2.投影仪:

观察投影仪,着重观察镜头,了解其构造问题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以像上人物头脚朝向和投影片上人物头脚朝向比较得出)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和投影片上 的人物相比);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

3.放大镜:

用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

问题3:字是正立还是倒立? 字是放大还是缩小?

小结: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 在胶片上,成___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 ,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镜 ,使屏幕上成 像。 3、放大镜成 像。

三、训练与检测:

1、 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 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像。

3、 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 (填“大”或“小”),这 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像。

4、 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 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 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5、 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

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

6、 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7、 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8、 下列光学仪器中,得到缩小实像的是( )

a. 凹透镜 b . 平面镜 c. 幻灯机 d. 照相机

9、 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上滴一滴水,透过这滴水可看到玻璃板下压着的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水滴相当于(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平行玻璃砖

10、下列光学仪器的应用,哪个能得到比物体大的实像(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潜望镜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自我点评:

物理沉与浮教案篇3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

教材分析: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

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设计思想: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物理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在第2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密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沉与浮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2、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学生展示

1、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在物理学中,能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__。

2、物体由于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动能的大小跟它的_______和______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_____;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_____。

3、物体由于被_______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跟它的_______和______有关。对于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的势能越______;对于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的势能越______。

4、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5、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统称势能。_________和_________统称机械能。

6、课本上“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和“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两个实验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7、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探究动能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应该选质量_______的小球,从斜面上________位置滚下去推动水平面上的木块,观察木块被推出的距离。(填“相同”或“不同”)

8、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之间的关系,应该让同一重锤从_______高度落下,打击小桌,观察小桌陷入沙中的深度。

9、一个木箱重100n,某人用20n的水平推力推动它前进了5m,则此人所做的功是多少?若把这个木箱搬到5m高的楼上,则此人做功又是多少?

二、目标定向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三、学生自学

自学指导

一、阅读课本,知道什么是能量以及能量的单位是什么。

物体________________,表示这个物体具有_______,简称_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__。

二、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动能。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重力势能;____________________叫弹性势能。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势能;_________和_________统称为势能。

针对练习

1、下列物体中具有重力势能的是_______________;具有弹性势能的是____________

a、因挤压而变形的气球

b、在水平路面上飞驰的小轿车

c、正在下坠的桩锤

d、停在空中不动的直升机

e、钟表中卷紧的发条

f、高山上的石头

g、三峡水库中的水

h、被推开的弹簧门的弹簧

i、跑百米的运动员

2、“黄河远上白云间”说明黄河水具有____________能。

3、“滚滚长江东逝水”说明黄河水具有____________能。

查看课本小资料中表一的内容,分组讨论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吗?

2、质量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吗?

3、你认为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课堂作业

1、关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b、质量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c、速度和质量都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d、动能是运动物体本身的性质,与质量、速度无关

2、关于能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山上静止的石头不具有能

b、物体已做的功越多,说明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多

c、只要物体能够做功,说明物体具有能

d、只有正在做功的物体才具有能

3、如图所示,让钢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相同位置的木块,被撞地越远,

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现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看哪次木块被推得远,回答以下问题

(1)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给出了一头牛慢步行走和一名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数据。

物体质量m(kg)速度v(m/s)动能e(j)

牛约600约0、5约75

中学生约50约6约900

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_________,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1、物体所具有的能的判断

例1、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能,请写在空白处。

(1)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__________(2)竖直上抛的小球在最高点时________

(3)静止在空中的气球_______________(4)从空中降落的雨点_________ _

(5)被压缩了的弹簧_________________(6)飞流之下的瀑布______________ _

2、动能、势能、变化的判断

例2、直升飞机在空中匀速上升过程中,它的()

a、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b、重力势能和动能增大

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

d、动能和重力势能减小

四、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

1、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实验,然后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回答以下问题:

①实验中是通过观察什么来反映小球的动能的大小的?

②实验中是怎样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的?

③实验中是怎样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的?

④这个实验是用什么方法探究的?

⑤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把结论填到课本上。

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______,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_____。

2、阅读课本的探究实验,然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什么来判断重锤具有的重力势能的大小的?

(2)实验中怎样探究重力势能与物体被举高的高度之间的关系的?

(3)实验中怎样探究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的?

(4)这个实验所采用的探究方法是什么?

(5)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把课本上的结论填写完整。

五、答疑解惑

1、如图,小明在做哪些因素与物体的动能有关的几次实验中,说明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的是()

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丙

六、反馈评价

1、有一辆汽车和一列火车,若以相同的速度行驶,则_______具有的动能大;处在同一高度以相同的速度飞行的子弹和炮弹相比较,_______的重力势能大。

2、洒水车匀速行驶在平直路面上洒水,则在此过程中洒水车的动能逐渐______。

3、跳水运动员从最高点向水面下落的过程中,他的速度逐渐_______,所以动能逐渐_______,重力势能逐渐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自行车下坡时速度越来越大,它的动能逐渐_______,重力势能逐渐_______。

5、下列物体中重力势能最大的是()

a、放在一楼窗台上的质量是4kg的石块

b、放在三楼窗台上的质量是4kg的陶罐

c、放在五楼窗台上质量是4kg的一盆花

d、晾晒在五楼窗台上的质量是1、5kg的球鞋

6、下列物体既具有动能又具有重力势能的是()

a、在轨道上行驶的火车

b、从坡顶向坡下跑的运动员

c、江河中的流水

d、空中静止的飞机

7、空中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一架飞机,正在向灾区空投物资,在空投过程中,飞机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a、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大

b、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减小

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d、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七、知识整合

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但不一定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3、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4、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①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②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八、课外作业

1、练习册每天1练。

2、教材课后经典习题。

中考宝典

1、打木桩的重锤自由下落时,关于它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能不变,势能不变

b、动能增大,势能不变

c、动能增大,势能减小

d、动能减小,势能增大

物理沉与浮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推力、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他们的方向。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教学重难点

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3、理解形变概念,了解放显示微小形变。

(一)观察实验

1、观察用弹簧拉静止的小车

小车:由静止→运动

弹簧:被拉长

2、水平支起竹片,竹片上放置砝码,观察砝码和竹片

竹片:发生弯曲

砝码:处于静止状态

3、观察用弹性钢片推放置在桌面上的物体

钢片:发生弯曲

物体:被推??

(二)形变和弹力的概念:

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弹力的概念:

(三)弹力产生的条件

(1)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必要条件);

(2)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或拉伸的作用(充分条件)

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力,作用在跟它接触的物体上。用手向右拉弹簧,弹簧因形变(伸长)而产生弹力f,它作用在手上,方向向左。因此,弹力的施力者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受力者是使它发生形变的其他物体。

图1-11(a)中,小球放在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在重力作用下小球与斜面及挡板间都有挤压趋势,因此小球与斜面接触处,小球与挡板接触处都会产生弹力。而图1-11(b)中,小球放在水平面和竖直挡板间,虽然小球与竖直挡板相接触,但在接触处没有相互挤压趋势,因此小球与竖直挡板间不会产生弹力。

(四)显示微小形变的两个实验

有一些物体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比如一些比较坚硬的物体,但是这些物体都有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微小。所以,一切物体都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成。

(五)弹力的方向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1)弹力方向的判定步骤:

明确产生形变的物体--找出使该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确定该物体产生弹力的方向。

(2)常见支持物的弹力方向:

平板的弹力垂直于板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曲面的弹力垂直于曲面该处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支承点的弹力垂直于跟它接触的平面(或曲面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绳索的弹力沿着绳子指向收缩的方向。

(六)形变的种类

看形变的种类有哪些,举例说明。

总结:产生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七)例题分析

例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

书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形变,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f1,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练习1

分析:静止地放在倾斜木板上的书,书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书的支持力。并画出力的示意图。

例题2按下列要求画出弹力的方向

(1)搁在光滑竖直墙与粗糙水平地面间的棒在a,b两处受到的弹力(图1-13)

分析(1)棒在重力作用下对a,b两处都有挤压作用,因a,b两处的支持物都为平面,所以其弹力垂直平面分别向上和向右。

(2)搁在光滑半球形槽内的棒在c,d两处受到的弹力(图1-14);

分析:棒对c,d两处有挤压作用,因c处为曲面,d处为支承点,所以c处弹力垂直其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沿球半径指向球心;d处弹力垂直跟它接触的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垂直棒斜向上。

(3)用细绳悬挂、靠在光滑竖直墙上的小球受到的弹力(图1-15)

球在重力作用下挤压墙壁,拉引绳子,所以墙产生的弹力垂直墙面指向球;绳子产生的弹力沿着绳子向上。

(八)课内练习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等于书受的重力。能不能说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受的重力?为什么?

(2)停放在操场上的篮球,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各是什么?各个力的方向如何?

(3)有四位同学把斜面对重物的支持力3n,分别画成图1-10中的四种样子,其中哪个图画得对?

(4)如图1-11所示,用两根绳子把一个物体挂在天花板上,这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指出施力物体,并把力的方向表示出来。

(5)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球,靠在一起但并不互相挤压,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集体交流。

(九)课堂总结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训练与应用”第1、2、3、4题。

物理沉与浮教案最新5篇相关文章:

沉与浮大班教案反思7篇

沉与浮大班教案及反思精选7篇

沉与浮大班教案及反思模板6篇

大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7篇

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8篇

大班科学沉与浮教案优秀7篇

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通用8篇

大班有趣的沉与浮教案模板7篇

水的沉与浮科学教案优质6篇

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模板6篇

物理沉与浮教案最新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7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