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清晰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从容地应对突发情况,制定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管理,提升课堂氛围,360好工作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篇1
感受语言生命活力,学会诗意表达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
一、组词导入
师:今天我们聊聊秋天的话题。首先我们用秋来组个词。
预设答案:秋天秋风秋雨秋收
师再启发诱导:秋天的景色叫——秋色
秋天的风光叫——秋光
对秋天的怀念叫——秋思
秋天的果实叫——秋实
板书:秋风秋实秋光秋思
设计意图:组词导入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正是在这样随意亲切的氛围里,学生没有畏难情绪。组词和猜词活动既能调动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又为理清课文的主线:秋风——秋实——秋光——秋思埋下伏笔。
二、学习第二节,感受秋风的调皮可爱。
导入: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都去过哪些地方,他们在那儿干什么?请同学们读第二节诗,读后请填空。
秋风来到,在那里。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说说这一节诗歌里,你觉得那些文字最出彩?为什么?
预设答案:打滚、奔跑、抓一把、轻轻涂掉
师:讨论一下好在哪里?
预设:作者用了拟人手法,把秋风当成一个孩子来写,让我们感觉秋风好像孩子一样调皮可爱。
师小结:打滚、奔跑、轻轻涂掉这些词原本是描写人动作的词语,作者却用它们来描写秋风,这样一来就把虚的东西写实了,把静止的东西写活了。这就是动词拟人化的作用。读着这些句子似乎秋风也有了可爱的个性,让我们忍不住产生了对秋风的喜爱之情。拟人化的动词让描写秋风的文字有了鲜活的生命活力,这就是拟人修辞手法的魔力。
下面,让我们学着诗人王宜振的样子,用拟人化的动词写一写秋风吗?
秋风飘到,在那里。
预设答案:球风飘到草地上,在那里给小草染发。秋风飘到枫林里,给枫林披上一袭红艳艳的长袍等等。
设计意图:精当的评讲,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本节课的作业写一首春天的诗歌打下基础。
三、自学第三节。
导入:秋风姑娘吹一口气,秋天向我们呈上丰收的果实(指板书——秋实)。让我们跟着秋姑娘的脚步,走进田野,走进果园,去看一看,闻一闻吧!
1、调动脸上的表情,用美妙的声音朗读3——5节。
2、圈出你认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词语。然后在旁边批注上从这个词语你感受到什么。
3、交流。
预设:
(1)富含生命活力的词语。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
(2)嚷着写出了苹果和葡萄的惹人怜爱的感觉。穿红袄、披紫袍写出了果园丰收的景象,也蕴藏着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再次带着表情感情朗读。
5、学着写一节秋天的果实的诗歌,用上拟人手法。
设计意图: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秋风一节是精讲,已经教会学生通过品析动词来感受事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学习方法。秋实一节感觉上和秋风一样,所以放手让学生实践。
四、自读秋光一节,提出不懂的问题。
导入,同学们用诗人的眼睛,用诗人的心灵把秋天的果实尝得有滋有味。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田野。一起去欣赏美丽的秋光吧!
1、默读第六节。说说你碰到的难题是什么?
预设:为什么说田野是井井有条的?为什么说秋风如果柔韧的梳子?为什么说汗珠还闪耀?
2、引导启发
(1)柔韧的词典上的意思。
(2)师讲解:秋风不知疲倦的轻轻吹拂,不停止地吹,昨天轻轻吹,今天柔柔地吹,明天轻轻地吹,后天还要继续柔柔的吹,吹来吹去,把果实吹熟了,把庄稼也吹熟了,所以说秋风很柔韧。
(3)说说井井有条的词典上的意思。
(4)再看幻灯片,说说田野里的庄稼果实所长的空间位置,感受田野的井井有条。然后说说你曾看到过那些地方也有井井有条的感觉。
(5)发亮的汗珠是谁流下的?从闪耀一词里你能体会庄稼收获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吗?(虽然辛苦,却又幸福而自豪。)
(6)小结:诗歌里的文字之所以富含生命活力,那是因为蕴含了作者的一片深情,我们读诗就是要透过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这样,才能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声。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顺学而导,解疑与感悟相结合,展开学习过程,学习的效果自不待言。
五、学习秋思。
导入:作者把对秋天的千般情,万般爱,都写进了最后一节里,那就是秋天的思绪——秋思。那么是什么东西才可以承载作者的秋思呢?
1、读第七节,划出最能表现作者感情的一句话。
预设:
拣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秋天会永远向我们微笑。
2、再从这句话里找一找最能浓缩作者情思的一个词。
预设:珍藏
3、比较珍藏和收藏的异同。
从情感上说,珍藏含有收藏人非常珍惜,非常喜爱,视为宝贵的意味。而收藏,只含有保存,保管的意思,没有更多的情感在里边。
4、作者珍藏的是什么?(黄叶)为什么珍藏黄叶?
因为黄叶是秋天的象征。
5、从作者珍藏黄叶你悟出了什么?
师小结: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她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美丽的黄叶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依恋。
设计意图:秋思是对秋的总结,也是作者表达整篇文章思想感情的点睛之笔。因此,在读的时候找到诗眼,就能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六、回归全文。
秋天里,更红更娇的秋阳,调皮可爱的秋风,累累的果实,美丽的秋光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意盎然的图画,让我们一起再次欣赏这美丽的图画吧。请大家站起来朗诵这首诗歌。
七、作业布置:
1、读一读王宜振的其它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2、用拟人的手法写一首关于春天或其他季节的诗歌。
?春天》写作指导:首先像《秋天》这首诗一样拉出一条线。比如:春风——春雨——春草——春花——春光。然后,把春天当成最亲切最可爱的人来写,用上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词语,使你的诗歌充满诗意。
设计意图: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诗歌,在朗读感悟中欣赏了诗意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学写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对于学习本节课来说是巩固也是提高。而且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会得到有效打消。让每个孩子都有成为诗人的可能,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
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篇2
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1、能说出文中描绘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2、能体会作者练字的精妙之处。
3、通过对精妙语句的剖析,欣赏本文的语言艺术。
4、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去,品位诗独有的艺术魅力,进行审美的再创造。
5、通过创作诗歌来体会秋天特有的魅力,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可由前两课自然导入,也可由古代名家诗句导入。
2、默读课文
3、读一读,写一写。
4、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自然、有感情地朗读。
5、逐节研讨。
研讨目的:理解每一节诗的意思。
研讨方式:四人一组合作探究,提出疑问,共同解疑。每节由两组代表报告探究结果,不能解决的疑问可请全班同学研究,或请老师解答。教师点播引导的方向,可依语言分析揣摩的一般步骤要求。
6、齐声朗读,尽量达到背诵。
7、再创造实践:
写一首短诗,题目为《我眼中的秋天》。全班交流,体会诗歌独有的艺术魅力。
8、强调读诗的重要性,介绍古今中外的著名诗人以及他们的诗集,鼓励学生课外多读诗,多写诗,培养诗化的语言,诗化的表达。
9、作业:
——完成《课课练》。
——熟练背诵课文。
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篇3
一、课题名称:
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语文上册----分单元复习
二、复习内容:
全册教案教材分析:总复习是在学生已掌握汉语拼音知识,认字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的基础上,紧扣课文内容和语文园地,把本册教材知识分类,归纳,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的练习。
三、复习目标:
1、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写等练习形式,熟练掌握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熟练的拼读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学说普通话。
2、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写等练习形式,认识四百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字形,掌握课文中的多音字。
3、学生能借助白板,通过听、背、读、写等练习形式,正确书写100个字,区别行近字和同音字。做到书写规范,笔顺笔画正确美观。认识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能写出表示偏旁的字。
4、学生能借助白板,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1)、认识近义词和反义词。(2)、能用指定的词语说一句话,知道句子最后有标点符号。
5、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阅读(1)、正确流利的朗读本册课文。(2)、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能按原文填空。(3)、逐步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
6、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1)、能看懂图画表达的意思,用一句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2)、能根据要求写己的感受,句子通顺、完整。
7、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口语交际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能大方与老师、同学交流,做到声音宏亮,表达有礼貌,叙述清楚。
四、
分别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达成复习目标1-7
五、复习重点:
1、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掌握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的读音,并正确读写。
2、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认识400个字,会写100个。
3、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认识近义词和反义词。
4、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熟读本册全部课文。
5、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能看图说话、写完整的话。
六、复习难点:
1、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能熟读音节,能看拼音写词语。
2、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掌握100个生字的笔顺,笔画规则、能写出带有偏旁的字。
3、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能流利的背诵本册要求背诵的课文。
4、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能运用拼音阅读课外书,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5、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看图写话语句通顺,意思完整。教具、学具:生字卡片(400个)。拼音卡片(63个)。教时:
7学生能借助白板和学材,通过听、背、读、说、写等练习形式,
七、学时7
八、复习: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一、出示声母卡片(打乱顺序读)
1、读声母
2、按顺序排读一读填一填
b()()f()()()l( )k()()()x()c()zh()()r()().
3、出示生母表。
4、背诵声母表。
二、复习韵母。
1、思考:我们学过的韵母有几类?(板书: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
2、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分别有几个?请写下来。单韵母aoeyuü 6个)复韵母aieiuiaoouuiieüeer (9个)鼻韵母angengingonganeninunün(9个)
三、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1、思考:整体认读音节有几个?分别是谁?
2、指生背出来。
3、投影出示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16个)
四、拼一拼、分一分
1、找朋友对对碰。
p+ó=()d+é=()m+à=()
2、拼一拼,分一分p
ú=p+()nǚ=n+()xù=x+()
guó=()+()+()
()=x+ü+è
3、评议
(1)、判断
(2)、j、q、x与ü、üe相拼的规则是什么?
五、巩固练习。
1、读一读、连一连(投影出示)
māmaxiězuyè
bàbajiāohuā
dìdìxiàqí
gēgedǎdiànnǎo
yéyewánqiú
nǎinaixǐyīfu
2、说说怎么连。
(1)、先拼一拼。
(2)、再连一连
六、我会选(在正确的音节下画“------”)
找(zhǎozǎo)生(shēnɡshēn)深(shēnɡshēn)艳(yànyè)
参(cānchān)睡(shuìsuì)
怎(zěnzhěn)正(zhènɡzhèn)今(jīngjīn)舍(shěsě)
直(zízhí)造(zàozhào)知(zhīzī)束(sùshù)
烧(sāoshāo)什(shéngshén)兴(xìnɡxìn)景(jǐnjǐnɡ)
七、。
通过复习,我们能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归类,能正确拼读音节。
第二课时
1、听写词语
耳目大米看见白天电话
也是长江日出飞翔小鸟
木马公交开车白云上山
2、区别生字:
目山田目马白木
日出电木鸟日米
3、组词
电()白()田()飞()
米()鸟()云()车()
三、练习题:
1、我会说。
弯弯的月亮像。
蓝蓝的天空像。
闪闪的星星像。
四、填空: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小狗一()小河一()白云
两()鸭子一()木船几()野花
一()雨伞一()汽车一()树叶
一()衣服一()房子一()旗帜
第三课时
1、听写词语
小牛山羊多少毛巾
月牙尺子手心大风
力气开水
2、区别生字:
羊小毛牛
半少手生
3、组词
牛()小()巾()心()
羊()少()牙()风()
三、练习题:
1、我会填反义词:
大——()上——()多——()
短——()出——()黑——()
远——()扁——()天——()
2、我会填:
()+(羊)=鲜()+()=明
()+()=尘()+()=尖
()+()=灭()+()=男
()+()=休()+()=看
3、我会把句子补充完整。
雨越下越。
越飞越高。
越越
第四课时
1、听写词语
走开上升自己东西书本
半天手足回来皮衣
hé平wěi巴工业方fǎ
2、区别生字:
升业己目半四漂
生也几木羊西飘
青
清
3连线
飘漂落能想景燕样现仔彩
cǎizǐxiànyangyànjǐngxiǎngnénglupiāopiào
三、照样子说一说
1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
____从____。
2很多很多的房子。
很____很_____的____
很红很红的____
很____很____的路
高高的_____
甜甜的_____
3看看看一看
听听________
讲讲________
4你吃饭了吗?
____________吗?
我的玩具呢?
____________呢?
咱们一块做游戏吧?
______________吧?
第五课时
1、听写词语
几日无用小鱼今天雨衣
半年左右西瓜回来正hǎo
xúe生公里水果生日
2、区别生字
毛往儿
手住耳
找、旁、艳、每、成、蛙、参、
洞、睡、熊、饭、礼、物、孩、
往、住、觉、砍、造、舍、束
4、选词填空
生升
一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
衣??
小青穿了()件漂亮的()服
几己
星期天,我自(己)在家业,妈妈回来给我买了(一)块蛋糕。
5、给下面的字加一笔会变成什么字?
口——()了——()木——()日——()
月——()白——()大——()目——()
6、反义词
上——下开——关多——少黑——白
前——后高——低左——右直——弯
长——短
7、量词填空
一()井一()刀一()河
一()牛一()旗一()星
一()门
听写
水果大米开门白云上山日出公牛文人小马羊头上牙入口毛巾上升巴西大风牛皮书本一半广大自己东西水手力气五片毛皮九月长出几个小鱼左右半年回来雨衣西瓜今天两人无用出生里头果皮走出小心米尺公车飞鸟开头
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1种笔画,认识3个偏旁。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4.认识自然段,并尝试给课文标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秋天来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出示课前准备的枫叶、银杏树叶、梧桐树叶等。(让孩子们欣赏)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就是--秋天。我们一起看看秋天到了,大自然有了哪些变化。(板书课题:秋天)
二、初读课文,学习标段
1.认识自然段。
(1)师:一篇课文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是一种段的表现形式,在第1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也就是两个字的位置,这样的段就叫做自然段。
(2)现在我们找找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你是怎样找到的?
(3)初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读出完整句,不顿词、断句。
①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画出文中“一”的不同读音。讲解“一”的变调规则。
②分自然段练习朗读。
2.指导学生在自然段前标出序号。教师检查纠正。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看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丢字、不加字。
2.拼音汉字对照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如果不认识,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把句子读通顺、连贯。
3.出示生字卡片(“子”“了”“天”“人”四个生字),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回忆课文,导入新知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吗?(秋天到了)
2.引导学生按课文内容说说,秋天到了,天气、树叶、大雁各有什么特点?
二、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同桌之间读一读。
2.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想一想:这篇课文描写了秋天的哪些特点?
3.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一段?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同桌听。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大声朗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1自然段,教师范读后提问:
(1)第1自然段由几句话组成的?每句话讲了什么?(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问题。)自己练习,让学生自由举手回答问题。(板书: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2)“一片片叶子”和“一片叶子”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指叶子有很多片。)
(3)说“一片叶子”落下来行不行?为什么?
(4)我们练习背背这个自然段。
①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些什么?这几句话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边读边思考这几个问题,背书就容易了。
②自己练读。
③让学生自由举手试背,评论以表扬为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看图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图画的哪一部分。
2.读第2自然段,问:这段讲什么呢?
(1)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秋天到了,天气转凉,大雁要南飞过冬。)
(2)这段话告诉我们大雁怎样飞的呢?(大雁飞的时候总是成群结队的`,由头雁带领大家飞行,排队飞行是为了减少空气的阻力。)
板书:大雁往南飞
(3)“一会儿”是什么意思?(“一会儿”表示时间不长。)
(4)读一读句子,教师重点指导“一会儿……一会儿……”的读法,这句话表示大雁飞行时,两种队形经常在短时间内互相变换。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说的是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再回答。
2.“啊!”这句话表示什么?
3.师:“啊!”表示明白了。从以上描绘图画内容的自然段中知道了这些自然界事物的变化都是因为秋天来了。用这两句话总结了全文。
[教学板书]
1秋天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落了下来
天空蓝高
大雁往南飞(一会儿……一会儿)
[教学反思]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课文,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读书氛围,适时提供机会,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在鼓励、等待与欣赏中,学会阅读,使阅读理解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为此,开课伊始,我巧妙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心从颜色绚丽的树叶,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贴近生活,感受秋天。
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学会恰当地使用形容词,积累“纷纷扬扬、水灵灵、一座座”等词语。
2.理解课文的内容,说说秋天到了,周围景物的变化。
3.学习课文,了解秋季的迷人景象,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知道课文通过抓住田野、果园等周围景物的变化,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色。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教学课时两课时
秋天
秋①天到了,小草黄了,树叶也黄了。[句导读:课文开头直接写出秋天到来的特点是小草和树叶都变黄了。]一阵阵凉②风吹过,树叶纷纷扬扬③飘落下来。[句导读:“一阵阵凉风”点明了秋天的气候特点。]
段导读:点明了秋天的气候特点。
田野里,稻子熟了,黄澄澄④的,像铺了一地金子。[句导读:这是个比喻句,把稻子比作金子。]棉花吐絮了,露出洁白⑤的笑脸。[句导读:“吐”“露出洁白的笑脸”把棉花比作人,生动形象。]红玛瑙⑥似的高粱点着头,好像在说:“丰收的季节真美丽⑦”![句导读: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高粱熟了,表现了秋天的丰收与美丽。]
段导读:写出了秋天田野里稻子、棉花、高粱获得了丰收。
果园里,苹果的脸涨得通红。[句导读:这是一个拟人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秋天苹果熟了。]石榴笑得咧开了嘴。水灵灵⑧的葡萄,红彤彤⑨的枣,随风送来一阵阵清香。[句导读:“水灵灵”“红彤彤”“清香”说明葡萄、枣在秋天获得了丰收,显得格外美丽。]
段导读:写出了秋天果园里的丰收景象。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描述了秋天美丽的景象。
打谷场⑩上,丰收的粮食堆得像一座座小山。[句导读:这句话把堆起来的丰收的粮食比作一座座小山。]公路上,运粮食的汽车来回奔跑。[句导读:“来回奔跑”更具体地写出了粮食丰收的景象。]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到处都能听到人们的笑声。[句导读:“到处都能听到人们的笑声”写出了农民喜获丰收,欢快无比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写秋天打谷场上的丰收景象及人们的欢快心情。
字词导读
①秋:四季中的第三个季节。
②凉:温度较低;微寒。
③纷纷扬扬(fēnfēnyánɡyánɡ):课文指落叶飘洒得多而杂乱。“扬”不要写成“杨”。(例句)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
④黄澄澄(huánɡdēnɡdēnɡ):金*。(例句)黄澄澄的稻田像金色的海洋一样,一望无际。
⑤洁白(jiébái):没有被其他颜色污染过的白色。
⑥玛瑙(mǎnǎo):矿物名,颜色美丽,质地坚硬耐磨,可以做装饰品或研磨用具。
⑦美丽:漂亮。(例句)西湖的风景总是那样美丽迷人。
⑧水灵灵(shuǐlīnɡlīnɡ):鲜美多汁。“灵”本音读“línɡ”,在这里重叠变读līnɡ。
⑨红彤彤(hónɡtōnɡtōnɡ):形容很红。“彤”本音读tóng,在这里重叠发生音变读tōng。
⑩场:这里读chánɡ。
○11到处:各处;处处。
1.学会本课的生字,积累“纷纷扬扬、水灵灵、一座座”等词语。
2.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了解秋天到了,田野里的变化。
3.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会秋天的美好。
生字、新词投影;课件1(表现树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的课件);课件2(和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一致的课件);课件3(表现秋天景物变化的课件)。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请看大屏幕。
2.播放课件3。请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画面内容,自由发言)
3.今天,我们走进秋天,欣赏秋天迷人的景色。(板书课文题目)
二朗读课文,认读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1)读准字音。(采用随机认读或者开火车认读的形式)
(2)生字有什么特点?怎样记住呢?(学生自由发言,说出生字的记法。提示:“汽、苹、纷、粮”是形声字;“阵”和“陈”是形近字;“李”加一撇就是“季”字)
2.出示词语投影,认读词语。
秋天丰收季节公路汽车苹果一阵阵水灵灵纷纷扬扬
三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学生朗读课文。请同学说一说课文描写了哪里的秋天。(田野、果园、打谷场、公路、田间地头。教师随机板书)
四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出秋天带来的变化
1.秋天到了,我们周围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播放课件1)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草、树叶黄了;凉风吹过;树叶飘落。
3.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纷纷扬扬。)再次播放课件1,观察树叶纷纷扬扬飘落的景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感受田野的美丽景色
1.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共有几句?(3句。)
2.分别朗读这三句话。思考:秋天到了,田野里发生了哪些变化?(稻子熟了、棉花吐絮了、高粱红了。教师随机板书)
3.田野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丰收了。板书:丰收)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字词作业
1.谈话导入亲切、随意、自然,贴近生活的同时又节约了课堂时间。
2.通过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秋天有个总体的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
1.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秋天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一说秋天来了,周围景物的变化。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生字、新词投影;多媒体课件(秋天的果园、打谷场等景象)。
一复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词语连读”的游戏。比一比哪个同学能够用最洪亮的声音读准投影中出现的词语。
投影出示词语,学生认读词语。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秋天到了,世间的万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来到了田野,看到了五彩缤纷的景象。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到其他地方去寻找秋天吧!
2.打开书,认真地读课文,找一找我们还可以在哪里看到秋天。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体会果园的美丽景色
1.出示表现果园秋景的课件。提问:请大家仔细欣赏画面,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果园中丰收的景象:苹果、石榴、葡萄、枣。)
2.读课文第3自然段。你能说出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吗?
投影出示填空练习:
的苹果的石榴的葡萄的枣
3.学生自学后汇报:
(通红)的苹果(咧开嘴)的石榴(水灵灵)的葡萄(红彤彤)的枣
4.如果你是一名游客,来到果园看到了这些水果,你会想些什么?(水果丰收了,心情十分激动。)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感受秋天粮食丰收的景象
1.过渡:秋天来到了果园里,果园里一片丰收的景象。秋天又来到了哪里呢?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秋天来到了什么地方。(板书:打谷场上公路上田间地头房前屋后)
2.理解词语的意思。
(1)打谷场:麦子、高粱、豆子等农作物收割后脱粒的地方。
(2)田间地头:种植农作物的地方。
3.秋天来到了这些地方,带来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秋天来到了这些地方,带来了丰收。打谷场上,粮食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公路上,送粮食的汽车来回奔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到处都能听到人们的笑声。)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再次默读全文,完成填空练习:秋天是的季节!(多彩、丰收、喜悦)
2.教师总结全文。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田野里庄稼丰收了,果园里硕果累累,打谷场上、公路上、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到处都能听到人们的笑声。
六拓展训练,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秋天来到了美丽的城市,来到了我们的校园。它给这里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请你试着说一说。
2.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1.对要求会写的字,要认写结合,先认后写。不管是以前认识的还是在本课认识的,都要注意复习巩固,要求不仅在语言环境中能认识,单独出现也能认识。让学生通过组词理解字义,通过字形分析和数笔画来记住字形,通过范写指导学生写端正、美观。
2.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练习背诵。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朗读示范,另一方面要借助画面及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
1.填空。
(秋天)到了,(小草)黄了,(树叶)也黄了。(一阵阵)凉风吹过,(树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
2.你喜欢秋天吗?请你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吧!
一秋季的气候特征
秋季,夏季风逐步减弱,并向冬季风过渡,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较多,气温冷暖变化较大。初秋,易出现淅淅沥沥的阴雨天气。仲秋,受高压天气系统控制,易出现天高云淡、风和日丽的秋高气爽天气,即所谓的“十月小阳春”天气。深秋,北方冷空气影响开始增强,冷与暖、晴与雨的天气转换过程频繁,气温起伏较大。秋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低温、阴雨寡照、大雾等。
二秋季谚语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立秋一场雨,夏衣高捆起。
立秋栽葱,白露栽蒜。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2个偏旁“夕”“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2、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出示多媒体画面:小松鼠)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瞧,它是谁?
2、齐读课文,它东张西望在找什么呢?有没有找到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标好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学生评价。
3、指导生字和有些长句(这一设计为学生铺路架桥,降低了朗读的难度)
三、细读课文,促进感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出示花生画面)这就是花生,你能给小朋友介绍一下吗?
(3)指导朗读
[直观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花生开花的美丽景色,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多美的花生呀,小松鼠好奇极了。
(1)分角色朗读对话
(2)松鼠认识了花生心情怎样?它为什么高兴?指导学生朗读"它想……"
3、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过渡:小松鼠有3个美好的愿望它盼啊盼啊,它找到果子了吗?
(1)轻读第三、四自然段,全班交流,抓住"每天、都、等啊等啊,、也,"并进行朗读指导。
(2)老师引导读第五自然段:所以小松鼠感到奇怪,自言自语地说:"……"
(3)指导朗读"自言自语地说……"(可以加上动作、神态)
(4)表情朗读
4、突破难点
(1)(出示多媒体画面)小朋友,你能告诉小松鼠,花生躲到哪里去了吗?
(2)用"因为……所以……"说,为什么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了,小松鼠也没有看见一个花生。
[以问促读,问促结合,有效地组织起学生的注意及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
四、回归整体,表情朗读
同桌朗读,边读边辅以动作、表情,把小松鼠找花生的情景形象地表达出来。
[课堂演读,变"讲台"为舞台,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以升华]
五、指导书写,教认新偏旁。
1、练习生字并找朋友
2、学新偏旁,"田字格"和"母字部"注意"每"的笔顺。
3、学生看笔顺图,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篇7
第三课时(识字写字)
教学目标:
1、复习音序查字法。
2、复习偏旁部首,能给字加、去、换偏旁,掌握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音序查字法。
1、回忆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2、练习:按音序查字法查字,并填表。(总复习二第3题)
二、复习偏旁部首:
1、回忆本册学过那些新偏旁。
如:
2、写出同偏旁的字。(总复习一第4题)
3、加偏旁成字,再组词。(总复习一第3题)
4、换偏旁成字,再组词。
补充:
锋、挺、操、玲、样、记、祖
三、听写三单元词语。
第四课时(识字写字)
教学目标:
1、能区分音近字、形近字、同音字。
2、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
教学过程;
一、区分音近字、形近字、同音字。
1、区分音近字与同音字,说说它们的.不同用法。
例:气与汽、检与捡、生与声、戴与带、备与背、圆与园
2、注意形近字的比较。看清字形。
练习:比一比,再组词。(总复习二第4题)
二、按笔顺把字写得端正正确。
1、说说下列字的笔顺。
引、蜜、衡、傻、戴、肃、切、鹰、卵、世、假
2、在田字格中写一写。
3、看看生字表中有哪些难写的字,把你认为难写的字写一写。
三、听写第四单元词语。
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篇8
?教学内容】
四首儿歌:1.游戏歌《丢手绢》 2.问答歌《上网》 3.谜语歌《蜗牛》4.教诲歌《小熊过桥》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读儿歌,通过朗读、诵读儿歌,让孩子感受儿歌明快的节奏,激起对儿歌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学习,了解儿歌的基本类型,开发他们的智力,启迪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3.通过学编儿歌,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创作儿歌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诵读儿歌,让孩子感受儿歌明快的节奏、激起对儿歌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创作儿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儿歌《小雨点》,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一唱。
1.孩子们唱得真好听,看来,大家都喜欢儿歌,是吧?
2.介绍儿歌:儿歌又叫童谣,它是诗歌的一种,可以诵读,也可以吟唱。在我们的生活中,游戏中,劳动中都藏着一首首好听又好玩的儿歌,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有趣的儿歌》
请孩子们伸出智慧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有趣的儿歌》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儿歌,读出节奏(一篇带多篇)
1.学习《丢手绢》
师:瞧,小朋友们都在操场上做游戏呢!我们也一起去玩吧!
(1)初读儿歌课件出示《丢手绢视频》
自学提示一:
1.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儿歌,注意读准字音,开始吧(相机纠正孩子的读书姿势)(你在读儿歌的过程中,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同桌两人读儿歌,读得好,伸出拇指夸夸他,读错了,请你帮帮他
多种形式读儿歌(师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等)
这首儿歌可以在什么时候唱呀?(做游戏"丢手绢"的时候)是呀,像这种一边做游戏一边吟唱的儿歌我们叫它"游戏歌"(师板书)
引导学生玩丢手绢的游戏(请部分同学边做丢手绢的游戏边唱歌)
师小结:以后同学们玩丢手绢的游戏时,就可以一边玩,一边唱,这样我们一定可以玩得更开心。其实儿歌的种类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谜语歌、问答歌、游戏歌等等!
三、学习多篇儿歌,感受儿歌的不同类型
出示自学提示二:
1.读准儿歌的字音,读出儿歌的节奏和韵味。(生自主诵读)
师:孩子们读得真是津津有味,我们来看第一首(抽生读,纠正)
(1)问答歌
师简介问答歌特点:里面有提问,也有回答,这叫问答歌(师板书:问答歌),
多种形式读儿歌:师生读、男女生赛读、分小组读凳
简介问答歌的另一种形式:在问答歌里,有问一个问答一个问题的,也有连着问几个问题再连着回答的儿歌,(课件出示)《什么圆圆在天边》出示问题,隐藏答案,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填写回答。
1.老师问,抽生说 2.全班问,抽生答
(2)谜语歌《蜗牛》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儿歌,说说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师:(板书:谜语歌)
引导学生把谜语歌读给爸爸妈妈听,还可以加上动作(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教诲歌《小熊过桥》
师:瞧,可爱的小熊也想和孩子们一起玩儿呢!(课件出示小熊图)我们来和它打个招呼吧!(指名回答)别人又是怎样描述它呢?
师范读儿歌,请其他的孩子认真倾听,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
诵读儿歌(齐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读出儿歌的节奏
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儿歌(拍手读、同桌打节奏合作读等)
读出儿歌的韵味
感知儿歌的押韵,每行末尾的字,韵母都一样,读起来琅琅上口
师简介:在儿歌中蕴含知识和道理,具有意义的儿歌叫做教诲儿歌,
四、学编儿歌,感受乐趣
播放毽子韵律操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出示儿歌小毽子的前半部分,引导学生创编儿歌。
小小毽子我爱你,把它学好不容易。
从小练好踢毽子,既能强身又健体。
学生试着编写儿歌,同桌相互评价,感受乐趣。
五、总结点题,推荐课外阅读书籍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分享了读书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想诵读更多儿歌吗?赶快去读读《儿歌三百首》、《中国童谣》,你一定会发现更多的乐趣!
一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