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芽教案8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教师在教案中应设计合理的课堂检测和反馈环节,通过反复制定教案,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下面是360好工作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语言芽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语言芽教案8篇

大班语言芽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感受妈妈的爱,懂得感恩,用行动报答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摇篮曲》。

2.与诗歌内容匹配的图片、创编所需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摇篮,提问:看,这是什么?

幼:摇篮。

师:对了,是摇篮。摇篮有什么用呢?

幼:小宝宝睡觉的。

幼:我们小时候可以睡在里面。

师:摇篮是小宝宝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幼:很舒服。

幼:感觉很暖和、很温暖。

(评析:出示摇篮图片,让幼儿用已有的经验说说睡在摇篮的感觉,很多的幼儿都能说出睡在摇篮舒服、温暖的特点,有的幼儿会不自觉地做出一系列身体摇摆的动作,很好地感受到了睡在摇篮里舒服的感觉。)

2.师:睡在摇篮里软软的,很舒服,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摇篮一样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

3.欣赏课件(没声音的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什么像摇篮呢?它摇着谁?

幼:我看到了星星,我觉得白云的它的摇篮。

幼:妈妈是宝宝的摇篮。

幼:花园里有很多的小花,风吹起来,它的摇篮。

师:小朋友说的真不错,这段动画当中还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完整欣赏诗歌,加上配音)

(评析:一开始出示课件,让幼儿欣赏诗歌中漂亮的场景,没有加上配音,让幼儿根据看到的内容猜测生活中的一些摇篮,第二遍加上配音朗诵,让幼儿欣赏画面的'同时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熟悉诗歌的内容,为学习、朗诵诗歌作铺垫。)

(二)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1.教师配乐朗诵,完整欣赏诗歌。

(1)教师配乐诗朗诵,幼儿欣赏,欣赏后提问:你听见了哪些好听的话,用诗歌中的话来说一说。(出示相应的图片)

(评析:请幼儿试着用诗歌中的话来说说,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来加深对诗歌的印象,熟悉诗歌内容,并看着图完整地复述句子。)

(2)引导幼儿用诗歌中语言来回答。(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

(3)为什么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为什么说大海是鱼宝宝的摇篮?花园是花宝宝的摇篮?)

(4)分析句式,这首诗歌中有哪些一样的地方?

幼:都有摇篮。

幼:最后一句一样,它们都睡着了。

幼:小宝宝都睡在摇篮里。

(评析:让幼儿看着图片来进行句式分析,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便于幼儿去分析整理句式,发现四句诗歌的共同之处。)

大班语言芽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初步了解冬至节的习俗。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活动内容

语言:冬至我知道

师:小朋友们,马上就要到冬至啦,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冬至,是中国古代24节气之一,此时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是冬去春来转换的标志。相传,周太王后裔泰伯、仲雍奔吴建立吴国后,也承继了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首,也就是今人俗称的“过年”,后虽改夏历,但冬至“过年”的旧俗一直流传至今。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二十四节气歌》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琅琅上口的节气歌不仅韵律优美,而且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冬至这天,我们有什么习俗呢?(出示相关图片)

儿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

南馄饨,北方饺;

暧暧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

敬祖宗,把墓扫;

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

这一夜,最长了;

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科学:白天短、黑夜长

师:冬至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由此,白天开始一天天变长,夜间开始一天天变短,这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

社会:区角游戏、制作美食

让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并了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包饺子、喝冬酿酒、吃馄饨忆西施等,让孩子感受到冬至的节气。

冬至相关知识

小故事

冬至节,在苏州有吃酒酿酒的习惯,一年只酿造一次的酒酿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自古就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

到晚上苏州人都要用糯米粉制成各种糕团做为祭拜祖宗,糕团更是当地颇具特色和最常见的点心。

冬至苏州人还有吃馄饨的习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美女西施。相传吴越春秋一宴上,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畚箕式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苏州人便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此外,冬令进补又是苏州人广为流传的俗语,一般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始启动大进补,也形成了各种补品的最高峰。

冬至相关习俗传说:

冬至馄饨夏至面。

冬至吃狗肉。

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饭。

冬至吃饺子

祭天迎日、缅怀祖德——冬至之祭

新装雍容、衣饰应景——冬至之农

葭灰土炭、图歌消寒——冬至之娱

盛情敬师、赠袜履长——冬至之礼

精心宁神、食疗养生——冬至之养

大班语言芽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小男孩和妈妈的对话中,初步感受自然界事物循环往复的有趣规律。

2、激发幼儿好奇好问以及对自然界不变现象的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白天、黑夜、雨的循环、春夏秋冬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出示蓝天图片,问:看到蓝天你会想到什么?

2、有一个小男孩,他也眼巴巴地看着蓝天,他又会看到什么呢?

3、我们一起来说说:它到哪里去了?

二、感知理解

1、第一小节:小男孩问妈妈白天到哪里去了。

(1)你们知不知道白天到底到哪里去了?

(2)师简单:白天过去了,夜晚来到了,当夜晚结束的`时候,白天又来到了。

2、第二小节:雨到哪里去了。

(1)小男孩问妈妈雨到哪里去了?你们猜妈妈会怎么回答?

(2)小男孩还会问问题吗?他会问什么?

(3)这次他问云到哪里去了?谁来帮妈妈回答?

(4):雨飘落到地上,太阳一晒变成了水蒸气,许多水蒸气聚集在一起又变成了云,云越积越厚,又变成了雨。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原来它们就好像刚才说的白天和黑夜一样都在跳一个又一个圆圈舞呀)

3、三小节:四季。

(1)出示春天画面,小男孩说:可我总觉得这个时候会有什么东西不见了,你猜他觉得是什么不见了呢?真的不见了吗?它到哪里去了?而妈妈又会怎么回答他呢?

(2)请幼儿分小组与同伴讨论讲述最后一段。

(3)分享交流。

4、完整讲述故事。

三、拓展想象

1、小男孩还在不断地问妈妈问题,那么他还会问些什么问题呢?

2、你们还知道哪些也是循环的?

3、呀,这个世界真的就是这样循环着,没有什么会不见了。

大班语言芽教案篇4

活动名称

欣赏诗《雪花》

活动目标

1、懂得散文中“比喻”手法的特殊作用,学习并理解“洁白”、“松软”等词汇,学习运用“……好像……”的句式。

2、通过欣赏散文,使幼儿对散文诗感兴趣,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3、根据散文原有的格式,引导幼儿学习适当的`仿编。

活动准备

图片、配乐散文诗磁带

活动流程

1、学习作品内容

师:你们看到过小雪花吗?什么时候看到的?老师有一张小雪花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

(1)幼儿观看图片,完整欣赏散文诗。

(2)提问:诗里说了些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3)再次欣赏散文诗。

2、体验作品

(1)欣赏第一自然段,问:小雪花是怎样落下来的?

(2)欣赏第二自然段,幼儿交流讨论:为什么说雪花像“美丽的白纱”、“闪光的银帘”、“松软的棉絮”?为什么能让空气更加清新?

(3)集体朗诵散文诗。

3、迁移作品

(1)提问:你看到小雪花落到哪里?小雪花还会落到哪里?那里会有什么变化?

(2)幼儿回答发表自己见解。

(3)请幼儿自己说说:如果你是小雪花,你想落在哪?

4、幼儿创编

师:你们喜欢小雪花吗?请你们像诗中说的那样也说一句话好吗?

(1)幼儿自由组成小组,练习仿编,教师引导。

(2)小组相互交流练习。

评析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兴趣浓厚,选材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每个环节环环紧扣,幼儿能自由的仿编,内容通俗易懂。如果能让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多说说,多一些交流就会更好。

大班语言芽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散文诗,感受诗歌中表现的“雨滴唱歌”的优美意境。

2、尝试创编儿歌《听雨》,并通过画画、说说等活动体验创编的快乐,发展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

3、激发热爱大自然、关心周围事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套。

2、配乐带。

3、粉红、绿、黄色彩纸若干、绘画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观看画面。(小朋友在雨中玩活动的照片)

师:“看,那是谁的照片啊?”

“你们在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二、初步欣赏散文诗,了解散文诗的主要情节,说出象声词“沙沙沙、丁丁丁、吱溜溜、滴滴答”

欣赏课件片段,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表述。(到静静地听)

师:“猜,下雨天小蝴蝶在干什么?”

欣赏片段(配乐朗诵第一段)

师:“它会听到什么呢?”

师:“小蝴蝶到底听到小雨唱什么歌,我们一起来侧着耳朵仔细听。”

2、接下去欣赏课件,能说出诗歌中的象声词。

欣赏第二段,第一遍:学习象声词:沙沙沙、丁丁丁、吱溜溜、滴滴答,引导幼儿为象声词创编动作。(难点:理解吱溜溜钻的形态)

小雨唱了什么歌?

师:沙沙沙、丁丁丁、吱溜溜、滴滴答,边说边用动作表现,帮助幼儿记忆理解。

(当幼儿不能说出吱溜溜时,老师可以提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它钻到花里面时是怎么唱的?)

3、寻找小雨点落下的地点、动态。

师:“小雨点怎么会唱出这么好听的歌?它在干什么呢?”

幼儿说到什么语句时,就出现相应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语句规律。

完整理解表述语句:

沙沙沙,那是小雨和森林的'树叶在玩耍;

丁丁丁,那是小雨在小熊的铁皮屋上翻跟头;

吱溜溜,那是小雨钻进荷花的花蕊里;

滴滴答,那是小雨在敲窗玻璃打招呼。

4、完整欣赏。

老师告诉你们,这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听雨》,我们一起来完整地欣赏一遍。小雨唱的歌我们可以一起来说说。

三、学习创编儿歌《听雨》。

1、师:“小蝴蝶把它听到的小雨唱的歌告诉了我们,我们也听小雨唱过歌,我们也来告诉小蝴蝶,好吗?”

2、师:“我知道你们都想告诉它,我们把他画下来,怎么样?

3、师:“我们四人一组,先一起说说你听到小雨唱的歌,然后快快的画下来”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舒缓的音乐,幼儿作画)(时间控制)

5、创编散文诗:“听雨”

听雨

下雨了,小朋友们

闭上眼睛,侧着耳朵静静地听。

啊,听见了,听见了——

沙沙沙,那是小雨——————————。

丁丁丁,那是小雨————————————。

吱吱吱,那是小雨————————————。

嗒嗒嗒,那是小雨————————————。

小朋友高兴地说:“沙沙沙、丁丁丁、吱溜溜、滴滴答——小雨在唱一支多么有趣、多么动听的歌呀!”

窗外,小雨还在轻轻地唱;屋里,小朋友还在静静地听。

四、结束部分

师:“多可爱的小雨点啊!落下的声音象唱歌,真好听,小朋友们知道吗?大自然里还有许多好听的声音呢!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听一听。”

音乐声中离开教室。

五、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中,佩带胸卡,一名幼儿扮演小雨点,四名幼儿扮演树叶、屋顶、荷花和窗玻璃进行游戏。

2、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各种大自然的声音。

大班语言芽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的主要线索,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蟋蟀的快乐夏天。

2、能根据已有经验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述对夏天的感受。

3、体验故事所表现的夏天的美好意境。

活动准备:

ppt课件、昆虫音频、音乐《虫儿飞》。

活动过程:

1、ppt分别播放青蛙蝉蟋蟀的声音,吸引幼儿的兴趣。

(1)听!这是谁在唱歌?(蟋蟀)

(2)幼:幼儿讲述。

(3)你们知道蟋蟀在什么季节会唱歌吗?

2、通过观察画面的主要线索,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蟋蟀的快乐夏天。

(1)幼儿欣赏故事开端,播放课件,知道蟋蟀带的礼物是三朵向日葵。

师:有一天,蟋蟀觉得很无聊,他决定去拜访好朋友,你瞧!他的手里拿着什么?(幼儿讲述“三朵美丽的向日葵”,引导幼儿数一数。)于是,蟋蟀开始出发啦!

(2)继续播放课件《快乐的夏天》。

①蟋蟀要去找好朋友,他的好朋友是谁?蟋蟀带了什么礼物给她的好朋友?

②教师小结:他找了三个好朋友,分别是禅先生、青蛙、萤火虫;礼物是三朵美丽的向日葵;

3、能根据已有经验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述对夏天的感受。

(1)你喜欢在夏天里做什么呢?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2)他找的第一个朋友是谁?一起在做什么?蟋蟀和蝉先生一起觉得怎么样?为什么?(观察画面、理解故事)

(3)蟋蟀走呀走呀,你看!他的向日葵怎么了?(数量变少,枯萎了,说明天气很热)

(4)教师小结:蟋蟀觉得好快乐!

(5)离开蝉先生的家,蟋蟀来到了哪里?(荷花池)

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幼儿用描述性的语句说“天气、环境,如:天空布满乌云、雨滴滴答答地落下来,吃凉凉的冰棒等”)

(7)教师小结:蟋蟀觉得好快乐。

(8)蟋蟀离开了青蛙,来到了萤火虫的家。蟋蟀和萤火虫做了什么?感觉怎么样?

(9)教师小结:这就是蟋蟀夏天最快乐的一天。

(10)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述对夏天的感受。你觉得你的夏天是怎么样的?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可以分组讨论,在集体讲述。)

4、引导幼儿认识了解故事中的各类昆虫的特点,再一次激发幼儿的兴趣。

5、体验故事所表现的夏天的美好意境。

(1)完整欣赏故事:让我们一起把刚刚蟋蟀的一天编成一个好听得故事(播放课件)

(2)幼儿讲述:蟋蟀是什么季节去找好朋友的?你来帮蟋蟀想想,带什么出门才不会让自己很热?如果你是蟋蟀的好朋友,你会和他做什么有趣的事情?

6、活动延伸:

你有你快乐的一天吗?请你在活动区用上你的蜡笔、水彩笔,绘画出你的快乐夏天,好吗?

7、一起跳《虫儿飞》,结束活动。

故事:快乐的夏天

有一天,蟋蟀觉得很无聊。他决定去拜访好朋友,就摘了三朵美丽的向日葵出发了。

走在路上,蟋蟀遇到了蜗牛小姐。蟋蟀问:“你看到我的朋友蝉先生了吗?”蜗牛小姐说:“他在前面的那棵大树上。”

蟋蟀又走了五分钟,听到蝉先生在树上唱歌。蟋蟀在树下也张开大嘴,和蝉先生一起唱了起来。蟋蟀觉得好快乐。

离开蝉先生的家,蟋蟀走向荷花池。

这时,天空布满了乌云,雨滴滴答答地落下来。蟋蟀跑到荷花池边,大声叫着:“青蛙!青蛙!我来了!”青蛙从荷花池里跳出来迎接蟋蟀。

他们一起躲到了大大的叶子下,听着滴滴答答的雨声,吃着青蛙做的荷花冰棒,蟋蟀觉得好快乐。

雨停了,天渐渐地黑了,蟋蟀离开青蛙,来到萤火虫的家。

他们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然后一起躺在凉凉的石头上看星星。

天越来越暗了,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送蟋蟀回家。

他们静静地走在草丛里,蟋蟀觉得好快乐。

蟋蟀回到家,心满意足地躺在床上,他想:“这真是夏天最快乐的一天。”

大班语言芽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屋顶的不同以及对我们生活关系。

2、尝试在问题情景中表述自己的想法,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屋顶上的不同设施(目的:是在交流中发展语言,关注孩子语言的表达,丰富他们的经验。)

1、出示文字“秘密”、“屋顶上”,引出话题。

2、幼儿提问,解决几个问题

小结:屋顶上一些设施的不同用处(根据孩子的介绍)。

二、发现、感受一些有趣的屋顶(目的:感受屋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发展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比较等思维能力。)

1、出示一组照片猜猜我去了哪里,结合经验说出理由。

2、了解空中百鸟园在何处,猜猜为何屋顶上有百鸟园?

3、幼儿看录像,了解屋顶百鸟园的意义。

4、再猜一张照片,判断这是什么地方?上面会有什么?

5、了解屋顶停机坪上直升飞机救人的事情。

小结:屋顶的设计和这幢房子里的人和事是有关系的。

6、交流其他的屋顶

三、讨论设计幼儿园屋顶平台(目的:重点通过设计、分析,发展想象、创造能力。)

1、猜测幼儿园屋顶及栏杆的作用。

小结:屋顶是不可以随便攀爬的,我们要注意安全。

2、幼儿园的屋顶平台上还缺什么?

3、引发在幼儿园屋顶上做游戏的规则。

【活动点评】

一、选材好、选点妙、选角度巧,充分体现了教师设计的智慧和预设的精彩。

首先,选材好。幼儿前期对屋顶的.形状、屋顶上的瓦片和老虎窗进行了充分的观察,并展开积极的讨论,从而引出了一个探索的兴趣点——屋顶。教师选中这一切入点,适时地预设了本次集体活动,使这一“教材”,既有效唤起了幼儿的经验储备,又充分激活了幼儿在教学现场的思维。

其次,选点妙。教师独辟蹊径,选择了“空中百鸟园”和“屋顶停机坪”这两个符合大班幼儿“最近发展区”经验水平的教学点,引发了孩子们极大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愿望,使教学过程不断碰撞出精彩的思维火花。

再者,选角度巧。在呈现“空中百鸟园”和“屋顶停机坪”这两个有趣的屋顶时,教师采用了层层推进,引人入胜的方法,让孩子们在观察、推理、判断中,不断调动已有的认知经验与生活经验来“猜测”:“猜一猜吴老师最近去过的一个有趣的地方(空中百鸟园)”“再猜一猜这是在哪儿(屋顶停机坪)”。在孩子们饶有兴趣的“猜一猜”过程中,整合了所有的认知经验,激活了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乐园,发展的摇篮。

二、教师具有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师幼互动游刃有余,使幼儿的学习更有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每一次对话、每一个细节,让幼儿在与教师互动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整个活动中,反映了教师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以及游刃有余的师幼互动能力。比如,当幼儿介绍:“这是我搜集的资料,是冷却塔……”,教师:“那是什么?冷的反义词——”幼儿:“是热。”老师:“对,是散热器。”又如,当幼儿表示听不懂永乐公司经理介绍“空中百鸟园”的话时,老师有点出乎意料,但立刻机智的回应:“哦,我知道了,经理说的普通话没有幼儿园老师标准,所以你们听不太懂。但是,你们注意到没有,经理说的话是很有条理的,第一点……第二点……他一共说了三点理由。这样,我们再仔细听一遍,你能记住、听明白一点也可以。”吴老师有效地回应了来自幼儿的大量不确定的生成问题,充分反映了教师的现场互动能力。由此,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更有意义的经验。

三、目标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真正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评量其价值的一个最核心的要素,是看它对幼儿发展与成长的作用与意义。本活动,目标清晰,价值取向合理;层次分明,重点问题突出,使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对幼儿的发展价值。比如,第一环节“回忆、交流屋顶上的不同设施”,重在交流,在生生之间分享、互动中,发展孩子们的语言,丰富彼此探索发现的经验。第二环节“发现、感受一些有趣的屋顶”,重在理解屋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并借此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第三环节“讨论、设计幼儿园屋顶平台”,重在设计,在设计中刺激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以及激发孩子们的自主意识。整个活动中,幼儿积极自主、思维活跃、表达大胆,充分体现了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大班语言芽教案篇8

设计意图: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中班句与句的表达到现在大班段与段的讲述,幼儿想表达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生活经验积累也逐渐丰富。根据我班幼儿爱看,爱说的特点,特设计一堂看图讲述活动,让幼儿学会主动观察图画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环境的变化。并能通过老师的引导明白如何去关心,了解好朋友,学会从好朋友的角度思考问题。

活动目标:

1、愿意关心,了解好朋友,学习从朋友的角度思考问题。

2、能根据画面内容讲述,学习根据画面内容推测和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

活动准备:

1、桌面教具:幼儿人手一份图画。

2、四张不同场景的教学挂图。

3、一个小兔娃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小兔娃娃,引出讲述内容。

师:(教师手拿小兔娃娃,以小兔的口吻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有好多的小动物来为我庆祝生日,我也为他们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东西。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朋友们吃饭的时候都不太高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小朋友你能帮帮我吗?

师:请小朋友们猜猜小兔的朋友们不高兴的原因是什么?(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教学挂图,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和人物的.心理活动。

(1)观察图一:

师:这是谁的家呀?那谁是这个家的主人,谁又是客人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猴和小猫给小兔带来了什么?它们为什么要带这些东西?它们是怎么想的,你知道吗?引导幼儿理解,小猫给小猴带来的礼物是小兔最喜欢吃的。

(幼儿通过看第一张教学挂图,通过人物的表情回答问题)

师总结:这是小兔家过生日的喜庆场面,小兔热情地接待客人,小猫带来了白菜,小猴带来了青草。

(2)观察图二:

师:小兔为朋友们拿来了什么好吃的呀?朋友们高兴吗?为什么呢?引导幼儿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推测出画面表达的意思:小兔给朋友拿出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但是小兔的朋友们却好像不太喜欢这些东西。

师总结:小兔高高兴兴地端着盘子从厨房出来,盘子里放着它最喜欢吃的胡萝卜,请朋友们吃,但是小猴和小猫却显出很为难的样子。

(3观察图三:

师:小兔怎么了?它在想什么?鼓励幼儿猜测小兔的心理活动,知道小兔是很关心好朋友的。

师总结:小兔满脸疑惑的表情(小兔心想:刚刚还很高兴的好朋友,现在为什么一脸的不愿意了?

(4)观察图四:

师:小兔又端来了什么?小猫和小猴为什么又高兴了呀?

师总结:小兔又高高兴兴地端着盘子从厨房出来,盘子里放着水蜜桃和鲜鱼。这时小猴和小猫高兴地笑了。

2、引导幼儿完整连贯地讲述画面。

(1)请几名幼儿完整讲述画面,引导幼儿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不同情绪反应。

(2)教师对幼儿的讲述进行小结,肯定幼儿讲述的创造性,鼓励他们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推测和描述。

3、结合幼儿的生活,讨论如何关心,了解朋友。

(1)师:如果你的朋友到你家来做客,你会为他们准备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准备?

(师幼共同讲述,以小主人的身份来招待你的好朋友,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地表达。)

(2)师:如果你到朋友家做客,会给朋友们带什么礼物?为什么带这些礼物?(说说你的想法)

三、结束部分:

1、幼儿自由看图讲述故事内容。

(1)师:小朋友看看你们手中,每人都有一份教学读卡(配教老师发放材料)图画中的内容你能完整地讲出来吗?请你们小声地讲出来。

(2)教师倾听幼儿讲述,并进行个别指导。

大班语言芽教案8篇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我就是我教案7篇

大班语言冬天教案7篇

变色的房子大班语言教案5篇

大班语言有趣的书教案6篇

秋天的雨大班语言教案6篇

大班语言四和十教案通用7篇

大班语言《打醋买布》教案5篇

大班语言小壁虎借尾巴教案7篇

大班语言四和十教案7篇

纸的由来大班语言教案6篇

大班语言芽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70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