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认为教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提前准备好教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条理性和系统性,360好工作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种植地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种植地教案篇1
在幼儿园的环境教育中,美丽的种植区始终都是班级环境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为它不仅具有绿化班级,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还蕴涵着很大的教育价值。在当今的都市生活中,孩子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在种植区里进行简单的种植活动,是他们直观感受植物生长过程的良好机会。它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对植物的兴趣,还能学到许多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
掌握简单的种植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孩子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观察、比较等多方面能力。因此我们利用自然角开展有趣的种植养殖活动,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一、种植养殖目标:
1、了解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植物以及动物们在不同季节里的变化。
2、掌握种植的步骤和方法、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3、有效利用种植养殖区,鼓励孩子自主种植和管理。
4、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帮助孩子获得有益的知识经验。
5、培养孩子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观察能力。
二、材料准备:
1、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动植物的资料,丰富幼儿前期经验。
2、整理园内的种植园地和班级的自然角。
3、蔬菜种子、盆栽植物、小动物等。
4、观察记录本。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分组讨论:
1、种植什么东西、为什么选这种植物、选择种植地点。
2、讨论种植注意事项,师生共同归纳正确的种植方法。
3、讨论并准备种植所需要的工具。
4、讨论并确定人员分工。
(二)幼儿分组操作
幼儿运用绘画、文字、数字等不同的符号记录下讨论的过程。
教师指导:引导幼儿记录时突出重点想解决的问题,启发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共同记录。
当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矛盾或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四、全班一起分享一学期下来的收获与惊喜。
总之,种植活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开展的工作,其教育效果也不是一、两次活动就能够完全呈现出来。教师必须把对种植区活动的关注作为一种习惯,抓住这一良好的教育契机,引导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并获得一些有益的生活经验。因为这些生活经验的获得,远比孩子们枯燥单调地学习一种知识更为重要,它必将在孩子们美丽的人生画卷中留下最为新鲜靓丽的一笔。
种植地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用自己的身体某个部位或自己身边的工具来进行测量
2.学会动手种植草莓的能力,团队的合作能力
3.体验种植草莓过程中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用多种方法或身边的工具进行测量
难点:通过讨论确定种几棵草莓秧苗,棵与棵间的距离为多少
活动准备
1.幼儿与父母一起体验摘草莓、一块种植园地、除草、将土地分成4份
2.铁锹、铲子、水壶、草莓秧苗、扑克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老师提问幼儿现在都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呀?小朋友们都喜欢吃哪些水果呢?展开今天的活动主题。
二、活动内容
1.老师将幼儿组织在一起,并拿出30张扑克牌,让幼儿进行抽扑克牌,颜色相同的组成一组。
2.幼儿分好组后,老师带领幼儿到种植园地,每组幼儿有一块空地进行种植。
3.老师:“今天我们要进行比赛种草莓,小朋友以前也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摘过草莓,那你们知道草莓的种植方法是什么呢?
幼儿1:“草莓长在地上,我们拿铲子在土里挖个坑,把草莓秧苗放进去,然后再铲泥土来盖上。”
幼儿2:“把草莓秧苗放在水里。”
老师说:“小朋友们真棒,都在想办法。那老师来告诉你们,草莓是喜欢阳光充足的地方,所以我们在种植的`时候要选一块阳光好的土地,在地里挖个小坑,把秧苗放在里边然后拿铲子将泥土铲在坑里把秧苗的根遮住,再浇点水在上边。”
老师:“现在我们知道怎样种草莓了,那草莓之间的距离我们要怎样来测量呢?”
幼儿1:“我们可以用手臂的长度来测量。”
幼儿2:“我们把铲子放在地上测量。”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在积极讨论着怎样测量草莓之间的距离。那我们现在开始进行种草莓吧,看哪组的小朋友种的草莓最多又好。”
4.幼儿自由的进行小组内的分工,小朋友可以用老师说的方法进行种植。也可以自己进行尝试,用一些其他方法来种植草莓。
5.幼儿在进行种植草莓时,老师在旁边观察幼儿种植草莓秧苗的方法,在幼儿有危险行为时及时的制止,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先让幼儿自行想办法解决,若幼儿不能解决时老师再出面给予帮助。
三、活动结束
老师:“今天小朋友们都把草莓秧苗种在了土地上,老师也看到了小朋友们的团结合作,有困难也一起想办法解决,真的特别棒。都在用你们聪明的大脑来思考。那接下来我们就等着草莓秧苗慢慢的长大,结出甜甜的大草莓。”
活动反思
在幼儿种植完过后,可以开展观察草莓生长,画草莓等的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强调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应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可以在室外多开展活动,让幼儿能更好的接触到大自然,更能直接的去感受大自然。《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幼儿园应当将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室外环境,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
种植地教案篇3
目的:
1、通过观察、实践及谈话等活动,使幼儿知道春天是种植的季节,各种植物在春天播种后都会发芽、生长。
2、培养幼儿对种植、照料和观察植物生长的兴趣,并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关心爱护植物。
活动安排:
1、种植活动
2、种子发芽
活动一:“种植活动”
目的:
1、让幼儿亲自参加种植活动(在家长的帮助下),亲手种植一些植物(小种子:蚕豆、花生、绿豆、红豆等),了解种子种在土里会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2、培养幼儿种植、照料和观察植物生长的兴趣。
准备:小种子:蚕豆、花生、绿豆、红豆等,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种子带回家,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把小种子种起来。(自己选择器皿和种植环境),种好后带到幼儿园。
过程:
一、先请幼儿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种的是什么?
二、选用的是什么材料?
三、自己和爸爸妈妈是如何把种子种好的?
四、和幼儿一起猜想(讨论)哪种生活方式的种子先发芽。(如:土里的、水里的、用纱布盖着的等)
五、和幼儿一起把小种子放到自然角,请幼儿自己照顾小种子,并观察它的变化。
活动二:“种子发芽”
目的:
一、培养幼儿观察种植的兴趣。
二、培养幼儿细心观察的能力。
三、引导幼儿发现种子发芽需要水、适宜的温度、空气等方面。
过程:
一、先请幼儿观察小种子有什么变化?
二、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小种子发芽了,有的小朋友的小种子没有发芽?”为什么(互相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
三、请幼儿说说怎样照顾小种子才会很快的长大?引导幼儿发现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四、请幼儿细心的照顾小种子,并观察各种种子发芽生长情况。
分析:此活动幼儿兴趣很大,由于家长工作的配合效果很好。通过这个活动幼儿更加喜欢到自然角观察了,发现小秘密就高兴地告诉我,从而在生活中幼儿丰富了一些生活经验的积累。
种植地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第一部分结合水稻分布图,气候类型图,人口分布和地形分布图,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第二部分直接分析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再分析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
?作用地位】
本节课是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第二节课,在第一节学生学完农业区位的基础上进行,是第一节课的延续,选择案例教学,使学生理解农业生产活动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它为第三节课《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提供了学习的范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分析影响水稻分布的因素分析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认识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差别,理解区位因素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季风水田形成的区位,分析水稻种植区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学会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人地和谐的观念理解科技对农业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分析和特点的总结
二、教法分析
学生对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种植业没有生活经验,不了解生产情况,而本节课采用案例教学,必须结合具体的区域实际进行。学生读图分析和归纳能力较弱,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读图。
三、学法分析
采用读图分析法,归纳水田农业的自然条件,通过分组讨论,总结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资料,图片等直观的材料,加强感知。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我国南方人喜欢吃米,北方人以面食为主。世界范围内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小麦、水稻、玉米为主。(展示我国南方的水稻,北方的小麦图片)亚洲是世界主要的水稻产区,我国的水稻产量最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水稻生产的环境特点,吸引学生关注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二)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
学生观察:“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图”提出问题
①、亚洲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哪?
②、水稻分布区和那些气候类型基本吻合
③、这些气候有什么特征?
④、亚洲人口分布什么特点?
⑤、水稻分布区的地形类型是什么
合作探究:综合以上问题,亚洲形成季风水田农业的原因有那些?,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因素影响水稻生产?
?设计意图】通过水稻的习性,让学生联系分析水稻分布区应该具备的条件,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读图,提取信息,综合思考问题
2、特点?
多媒体展示我国南方典型的农户家庭种植情况,,材料反映了水稻种植业的什么特点?
学生结合材料分组讨论回答,总结出“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的特点,除此以外,还有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单产高”的特点。
种植地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在长期持续观察中了解玉米生长过程
2、在种植、管理、观察中发展观察和动手实践能力
3、体验种植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玉米调查表
物质准备:玉米种子、种植工具(小铲子、绳子、锄头、水壶、薄膜)
活动过程
一、选种
1、教师事先准备尽可能多样性的玉米种类。(活动准备环节已做好)
2、幼儿观察不同玉米种子的外形特征,了解不同种类的玉米。
师:小朋友们,种玉米前我们先来认识玉米种子,看,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种子。
幼儿分析比较
3、按照幼儿意愿自行选择种子。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有这么多玉米种子,那么请你选择你喜欢的玉米种子进行播种
二、播种
1、师:今天我们请来了xx奶奶来见我们种玉米,我们先认真听园艺奶奶讲一讲,种玉米的'方法。(事先邀请一名种植经验丰富的家长来园助教种玉米。)
2、师:好了,园艺奶奶讲解完了,你们回了吗?要先开垦土地,然后放2—3粒玉米种子,然后距离20厘米样子再放第二组,最后把泥土盖上,现在我们请园艺奶奶帮忙开垦一条道出来。(家长助教协助幼儿开垦土地)
4、幼儿播种
5、师:好了,小朋友的玉米种好了吗,那我们给他浇一点水吧。
三、认养玉米种子
1、师:小朋友都亲自种下了玉米,陆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名牌,你们可以自己把自己的名字插在玉米种子旁,以后这棵玉米就是你的了,你要照顾好他呦!
2、幼儿插名字牌
3、师:现在和你的玉米说说话,聊聊天吧。
4、和玉米告别,回教室。
活动延伸
每天来玉米地观察玉米生长情况。
种植地教案篇6
大班幼儿好奇、好问,乐于动手尝试,喜欢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但是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优越,网络、电视等虚拟的世界使他们渐渐失去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在生活中,很多幼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很少自己动手参加劳动。此活动,幼儿能够通过动手种植,在观察、实践操作、交流分享中,掌握种植的要领及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既可以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激发起幼儿的责任感,又能让幼儿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种植的过程与种子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2、幼儿能独自种植,掌握正确的种植方法,并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感受种子生长的神奇,体验种植劳动带来的快乐。
4、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激发起幼儿的责任感。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空的容器(瓶子、花盆、饮料瓶等),做好标签;各种农作物(小麦、大豆、花生、玉米)种子若干。
2、活动前准备大盆的细碎土壤。
3、种子发芽的录像。
4、活动前请家长引导幼儿了解种植的方法。
三、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种子发芽的录像,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提问:小朋友,种子是怎么长大的?你觉得神奇吗?你们想不想也来亲自动手种植一盆植物,看看种子是怎样发芽、长大的?(教师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回答,并及时的给予表扬)
2、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幼儿一起讨论种植的方法。
(1)引导幼儿互相讨论,讲述种子的种植过程。
教师提问:谁知道怎样把种子种到瓶子里?种子种好以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2)教师和幼儿共同梳理经验,明确种植方法。
种植过程:在容器里放入三分之二的细碎土壤,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种子不能放得太多),再用细土将种子完全覆盖,最后给种子浇适量的水(水要将容器内的土壤全部润透)。
3、幼儿分组到盥洗室或适宜的场所进行种植活动,教师进行重点指导。
(1)教师引导幼儿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种植。
(2)教师引导幼儿在种植的过程当中思考:种子种在土壤的什么位置最合适?为什么?”(种子不能太深,太深发不了芽;也不能太浅,太浅会干si)
(3)引导幼儿给种植好的植物插上标签,选择合适的地方放置,了解种子发芽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教师提问:种子放在什么地方最有助于它的成长?(窗台上、植物角)为什么?”(这些地方空气流通好,阳光充足,浇水方便)
4、分享交流――亲亲我的种植宝贝。
(1)教师组织幼儿分享种植后的感受。
(2)教师鼓励幼儿给自己种植的作物取名字。
(3)教师引导幼儿对自己种植的宝贝说一句悄悄话,使幼儿对自己种植的宝贝日后的成长充满期待。
四、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五、活动延伸:
1、绘画《咱们一起来种植》。
2、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
六、活动评析:
1、此教育活动符合大班幼儿乐于探索、乐于参加劳动、乐于亲近大自然的现实需要,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2、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以组织幼儿观看植物生长过程的录像,使其感受种子生长的神奇,通过强烈的视觉效应激发幼儿对种植活动的兴趣。活动中以师幼讨论的形式,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幼儿共同总结出种植的方法以及种子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最后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感受种植的快乐。
3、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从理论到实践,既了解了种子种植的方法和发芽的条件,又体验到劳动的快乐。这个活动在后期的植物生长过程中,还蕴含着许多的教育价值,随着种子不断地成长,幼儿要对其进行细心地照顾,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幼儿的责任感,同时幼儿在此过程中,也就了解了植物生长的过程,并从中体验到生命的神奇。
种植地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