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教案7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准备好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教学质量,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秩序,学生不会感到混乱和无所适从,下面是360好工作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幽径悲剧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幽径悲剧教案7篇

幽径悲剧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领略古藤之美、古藤之悲。

2.能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1.学习本课,首先要阅读感知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了解谋篇布局的特 点--“层层铺垫、反衬突出”;体会文章恰当的详略安排。

2.还要注意学习本文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的写法。通过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分析拟人手法的作用。

3.最后通过阅读课文和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文章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的主题。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xx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xx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季羡林论人生》、《病榻杂记》等。

一.注音:

潋滟( )愚氓( )鲁殿灵光( )毛骨悚然( )怯懦( )虬干( 摇曳( )抖擞( )万斛( )蜿蜒( )猬集( )荆棘( )诛伐( )

二.解释词义:

1.凄清:形容凄凉冷清。

2.萧索:萧条冷落。

3.愚氓:愚民,愚昧之人。氓,民、百姓。

4.足征:就是“足以征明”意思。

5.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

6.诛伐:在这里是“砍伐”的意思。

7.疾趋:快走。

8.焉知:哪里知道。

9.奈何:怎么办。

10.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11.司空见惯:由于经常见就不觉得希奇了。

12.等闲视之:把它当作平常的事物来看待。

13.相映成趣:互相对照、映衬着显得更有趣味,更有意思。

14.盘曲而上:弯曲缠绕着向上。

15.鲁殿灵光:汉代鲁恭王建有灵光殿,屡经战乱而岿然独存。后用来称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16.毛骨悚然:身上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非常吃惊和恐惧的样子。

17.月白风清:形容月夜的明朗幽静。

18.林林总总:形容繁多。

导入课文:

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金秋时节,怀着无比自豪与兴奋之情的天之骄子从各地云集燕园。一位扛着行李的新生,看见一位穿旧式中山装的老头,就请他帮助看一会儿行李,自己去报到。老头答应了,9月的北京天气还很热,旁边有人说:“您回去吧,我替他看着。”可老人说:“还是我等他吧,换了人他该找不着了。”那位学生回来后,老头什么也没说就走了。3天后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学生大吃一惊,那天帮自己看行李的老头,竟是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大名鼎鼎的季羡林!这就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学者、作家季羡林。现年已94岁高龄却仍矢志不渝地维护着真、善、美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季羡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幽径悲剧》。让我们一同去感知季羡林先生真诚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文本探究:

1.用一句话概括: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

是一条幽径上一株古藤萝被毁灭的悲剧。

2.作家是如何描绘幽径四季之美的?

先交代幽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的环境,然后分从“山上”“湖中”两个方面写景物之美。写山上之美,按时间顺序,从“春天”写到“夏天”,再写到“秋天”,突出“总有翠色在园”。春天小花的生命灿烂,“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夏天绿阴之浓烈,“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秋天别具一格的生机,“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写湖中之美,着重表现夏天“绿叶接天,红荷映日”的“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在分写山上与湖中春、夏、秋三季景象的基础上,文章又以一段文字合写冬天景象,突出“白雪覆盖”,松柏“绿色更加浓烈”,着意表明虽是隆冬却并无“萧索”之感。总起来看,作者写幽径之美,更注重表现的'是浓烈勃发的生机。

3.作者写古藤之美的思路是怎样的?你能说说作家为何这样安排吗?

明确:先写幽径四季之美,再写幽径古藤之美。幽径神奇而美丽,如诗如画,秀色可餐,然而生于其间,长于其间的古藤萝--将更是一个不同凡响,让你难以忘怀,让你刻骨铭心的角色。为古藤萝之美作铺垫。(烘托)

4.“悲剧”就是将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越美的东西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幽径悲剧”实际上写的是幽径上的一棵古藤萝的悲剧。写“悲剧”首先要揭示悲剧主角古藤的美,作者是如何突出地写古藤萝之美呢?

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幽径古藤萝形、色、味、声的语句,领略古藤萝的美丽,并用彩笔画出这棵古藤萝来。

5.找出描写古藤萝被毁的惨状的文字,说一说,最令你触目惊心的是哪些文字?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它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

“吊死鬼”让人联想到一个那样美好的天使突然被杀戮之后带给人们的恐怖、震惊。

“再抬头向上看,藤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这让人想到一幅凄美的画面:一位天使般善良的绝色美女在临死前绽放着世间最的笑容。

①“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把悲剧的效果表达得十分强烈。

②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深思,为下文议论、抒情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6.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达作者在古藤被毁之后的心情?作者为何如此伤心吗?

明确:悲哀至极。

(1)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2)除了我,决不会另有人注意并关心古藤的存在,也不会有人为古藤而伤心。

(3)如此真,如此善,如此美的古藤被毁而又投拆无门,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7.你是如何看待“愚氓毁美”之事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古藤毁于愚民之手,这就有了更深的揭露意义,意味着必须消除愚昧,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才能使真、善、美得到维护和弘扬。

8.文章最后一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是“我”将永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表现了一个倔强的老人矢志不移的决心。

1.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而季羡林却常常为一些小动植物而落泪,你怎样看待其人?

明确:我觉得作者的悲其一是美好的藤萝被毁灭,悲其二人们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对于自然、对于他人的关爱、自私、冷漠、无情,悲其三在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悲剧发生,根源是人性之中的恶。

2.根据下列诗句的意境,围绕“环保”问题写一句广告词。

①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广告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1)美好的意境不应该只存在于文学作品国。

(2)如此风光,何日再现?

(3)把文学意境还给大自然吧!

(4)古人笔下美好意境,岂能毁于我辈之手!

(5)诗歌中地意境是古人创造出来的,现实中的美景是我们保护出来的!

点拨:可以从意境与现实的反差中寻求答案。

3.运用下面词语组成一段话,要求句意衔接,中心明确,词语顺序不拘,字数在80字以内。

潇洒 别出心裁 魅力

示例:如何可以使自己显得有魅力,并且举止潇洒呢?就是修养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从内部着手使自己脱胎换骨。否则,再别出心裁的修饰自己的外表,也只能是东施效颦,适得其反。

幽径悲剧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语句中流露出的情感。

2、理解作者的情感,学习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教学设计:

本篇文章含有较丰富的人生哲理,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备课时我力求扣住文本本身,让学生能根据文本体会到藤萝的`美,并力求让学生理解作者对被砍前的藤萝和对被砍之后的藤萝的不同情感,通过这种情感的剧烈反差让学生体会到真、善、美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学习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都市精灵》中昆明、上海那两幅和谐的画卷导入,告之学生人与自然的故事并不总以喜剧的形式上演,人与自然时有悲剧发生。在黑板上书写一个大大的“悲”字。

二、自读课文

1、圈出文中需要注意的生字词。(注意字形、字音、字义),学生交流,教师适当补充。

2、初读感知:文中的悲剧是关于谁的悲剧?

交流,师板书(一棵古藤萝)。

三、研究探讨:

1、文中的古藤萝是一棵什么样的藤萝?(在文中画为作者对她的描述。(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再次熟悉文本,学生也较容易地找到了第8段和第14段对藤萝的描述),

师:用一句概括古藤萝的形象。

生:是一棵外表美丽,心地善良,和别的树木和睦相处的藤萝。

师:再概括一些,用三个字。

生:美、善、真。

师板书:真、善、美。

2、探讨藤萝被砍之前和被砍之后,作者的情感变化。(此内容文中显现较多,学生发言机会较多,也很容易地得出结论。被砍之前的作者是喜爱、留恋、乐之。被砍之后作者是悲伤、惊讶、痛苦的。师顺势完成板书)。

3、生选择一处,读出情感,体会作者心情。

四、联系实际,探究学习。

1、猜测一下,“毁美”的是哪些人?

(学生即到可得出“愚氓”“追名逐利的人”“心中没有美的人”等。)

2、生活中可否有类似的人?

(学生发言)。

3、师创设情境:假如你看到一棵千年古树上刻着“*年*月*日,到此一游,你想对他说什么。(此处生发言较精彩,如“朋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们只有一个蓝天,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同饮一江水,同在一片蓝天之下,共同生活在一块土地上”。立即有其他同学附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等。)

五、述说感受

说说学了这篇文章你的感受。

如“学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尊重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才是尊重我们人类。”

“我们不仅要学会欣赏美,还应容纳美,包容美。”

“我以前认为悲剧就是人被杀了,是人类的悲剧,现在我明白,自然界里也有悲剧。”

“关于这篇课文,我发现藤萝被砍,其实并不仅仅是幽径的悲剧,更主要的是人类的悲剧。”

“课文不仅让我们知道这一个悲剧的发生,更希望我们去维护真、善、美,不让这个悲剧上演。正如课文最后所说的: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背下去。”

-

“老师的板书不正说明了,一个心中装有真、善、美的人,才会因为一棵藤萝或悲或喜。”

……

师板书:拯救了自然环境,就是拯救了人类自已。

生齐读。

六、师总结: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并不仅仅是人类有着怜悯之心,更因为他们的生命就是我们人类的生命。当他们被杀害殆尽时,接着倒下的便是我们人类自己了。我们衷心的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上演。

七、布置作业:

做一件保护环境的事,写一篇保护环境的心得。

八、板书设计:

季羡林

拯救自然环境,

实际上就是拯救人类自己

幽径悲剧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标题的评论,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

2、圈点批注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能像作者一样,说出自己眼中所见,心中所想。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能像作者一样,说出自己眼中所见,心中所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幽径悲剧》这篇课文就很好地展示了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真诚丰富的情感世界。

2、介绍课堂环节:

走近名人 成为名人

我当评论家

我当文学欣赏家

我来寄语

二、我当评论家

你觉得课文的标题《幽径悲剧》好吗?如果你觉得好,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一个更合适的标题,请你写下来,也要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评论家标准

1、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声音响亮。

2、能对作者的观点和同学的看法,有针对性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三、我当文学欣赏家

1、出示要求:

(1)选择文中最能打动你的一处,并圈点勾划加批注。

(2)结合你的批注说说这一处为什么打动了你。

阅读一篇文章,可以边读边勾画出一些精彩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这就是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

关键字词

1、有感想处

2、教师出示范例。

3、学生批注后交流。

四、我来寄语

1、观看短片

2、结合课文和短片谈感受。

3、请你对悲剧的制造者们说一句哲理性的话。

五、作业:(任选一题完成)

1、请爱护你身边的小生灵,如果发现有人伤害他们,请及时伸出你的援助之手。

2、现在,我们常州市正在创建全国园林城市。请你以一名中学生的名义向本市市长写一份建议书,谈谈你的设想。

幽径悲剧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了解谋篇布局的特点;层层铺垫。

2.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拟人手法的作用。

3.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学习重点

1.谋篇布局的特点。

2.重点词语的含义,拟人手法的作用。

3.作者的思想感情,幽径“悲剧”的内涵,藤萝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一、导入:

人物有悲有喜,故事有悲有喜,一条小路还会有什么样的悲剧呢?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季羡林的《幽径悲剧》,从中去感受这些吧。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内容。

朗读形式:找几位学生分别读文章

画出下列词语并听准读音。

蜿蜒 懦者 萧条 浩劫 诛伐 惆怅 渺小

虬干 毛骨悚然 愚氓 摇曳 绽开 万斛 潋滟

三、再(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结构。

q:题目为“幽径悲剧”,那么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整体上写“幽径”呢?

a:1—6节。

引导学生认识“幽径”的还突出体现在“藤萝”上。

q: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写“藤萝”呢?

a:7—16节。

q:那么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写“藤萝”的“悲剧”呢?

a:11—16节。

请同学们据此把文章分成三部分,研读每部分并内容,各拟一个尽可能简洁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1—6) 幽径四季美景。

第二部分(7—10) 幽径藤萝之美。

第三部分(11—16) 藤萝悲剧。

四、研读课文

第一部分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幽径的?作者是怎样写幽径美景的?

1、两个方面:一是写幽径有来头,不可等闲视之。二是写幽径四季的美景。

2、从“山上”“湖中”两个方面写景物之美。

写山上之美,是按时间顺序,从“春天”写到“夏天”,再写到“秋天”,突出“总有翠色在目”。写湖中之美,着重表现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充满了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

最后又以一段文字合写冬天景象,意在表明虽是隆冬却并无“萧条”之感。

总之,作者写幽径之美,更注重表现的是浓烈勃发的生机。

q:幽经之美,美在何处?请找出这些景色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用心体会。

——美在四时,美在湖山。

q:美是需要人用心去体会的,你觉得文中哪些语句表明作者体会到了这美?

——“人们仿佛是在绿雾中穿行”,“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人们置身其间,决不会感到冬天的萧索了”。

幽径悲剧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感受古藤的美和悲,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思想感情与决心。

2.培养学生欣赏美、保护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反复阅读文本,抓住“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一核心,在赏析古藤的美,感受古藤的悲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悲剧原因,体会作者的情感,确立维护真善美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幽径悲剧的真正原因的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学大师季羡林的《幽径悲剧》,来感受美的毁灭带给人们的心灵的震撼。

二、整体感知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悲剧。

明确:北大校园里燕园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无端被毁的悲剧。

三、赏藤萝之美

1、引导学生赏析藤萝之美

师: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文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就有一双慧眼,他在燕园的幽径中,发现了一个最美好的事物,就是幽径中的一株古藤萝。

阅读课文,请找出文中表现藤萝之美的语句,并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美。

(提示:可以从用词、修辞、形象描写、情感表达等角度来谈。)

(1)外在形象美

(明确:文章具体描写了这棵古藤“盘曲而上”之形,“蓦地”扑鼻之香,写了“袭入耳内”的蜜蜂声衬托花香,“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色,从形、声、色、味不同角度描写。)

(2)内在品质美

师:我们感受到了古藤萝的外在形象美,不过,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是不够的,还应关注它的内心,关注它的性情、品质。藤萝的外形是美丽的,那么内在呢?

(a.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b.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c.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

分析:友好(和睦相处)、善良、奉献美丽。

(3)饱经沧桑美、生命活力美

师:藤萝是真、善、美的统一体,是美的化身。它的美仅仅就这些吗?请同学们再将这些语句放在一起读一读,联系起来想一想。

然后小组内讨论。

(明确:“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藤萝经历风霜雨雪,经历人世沧桑,经历史无前例的“浩劫”,成为惟一的幸存者,燕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株藤萝已经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显现出岁月的沧桑美。古老的藤萝饱经风霜,历尽艰辛,仍然萌生着蓬勃的活力与生机。)

2、师:这是正面描写了藤萝之美,那么文章开头就写的是藤萝吗?那么写的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幽径悲剧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阅读描写藤萝不同时期的形态有关语段,能说出藤萝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2、通过沙龙活动,使学生自主选择研讨课题,能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二、 情感画廊:(形象)

1、指导语:过渡语(明确学习任务以及学习方式)

请阅读文中描写藤萝遭受劫难前后的有关语段,根据你的理解为藤萝画一幅“劫后图”,并在图旁配小诗一首。

2、学生活动:文配画

3、评价:学生自愿或点答学生上台朗读,自评、互评、师生对话。

4、教师展示自创小诗一首,由学生点评。

三、 星级沙龙:(主题)

1、 指导语:小组合作,选择以下星级课题中任一题,明确分工后就这一课题进行研讨,并将讨论的结果如实整理成条文的形式。

(教师提供备选课题和学生记录研究成果所需的材料,包括学习卡片、稿纸等。)

备选课题:

一星级: (课题)

课题是“幽径悲剧”,你觉得这个题目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二星级: (挑战权威)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环境”,你认为本文被安排在这一单元中恰当吗?把你的看法记录下来,与编写组专家交流。

三星级:(“十字架”的讨论)

课文最后一段作者说:“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2、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并进行互评

四、 课文朗读:

1、指导语:在座位上带感情地放声朗读课文,并大胆地选择你喜欢的片断为大家朗读

2、大班点读评读

3、配乐全班读

五、 作业:(真情告白)

对这篇课文的研讨还只是一个开始,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困惑?有哪些建议?请你以自己的名义给季羡林爷爷写一封信,不妨与他说说真心话。

幽径悲剧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学习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

?过程与方法】

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悲剧”是美的毁灭,越美的东西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文中幽静的小路上发生了什么样的悲剧?作者是如何展示古藤的美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探究。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字的音

蜿蜒 潋滟 萧索 愚氓 毛骨悚然 闲情逸致 浩劫

2.理解下列词语的义

鲁殿灵光 毛骨悚然 万斛 月白风清 林林总总 诛伐

三.了解作者

季羡林 北京大学教授、学者、作家

四.学生自读课文,讨论:

先展示有藤罗的课件,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1.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物的悲剧?

幽静小路上藤罗的悲剧

2.为什么开头1至6段未写藤罗?是否离题?为什么?

不离题,写出了幽径的四季美。从侧面烘托藤罗的美丽。

3.曲径美吗?作者是如何写幽径?

先写幽径的平凡:只有二三十步之久 司空见惯 漠然

再写幽径不不平凡:与所看到的《红楼梦》有关

接着写四季之美

总写:一面傍湖 一面靠山

分写:山上 春景 夏景 秋景

湖中 夏景

作者怎样描绘藤罗之美的?

感官 藤萝之美

视觉 形 色

嗅觉 香

听觉 袭入耳内

4.美被毁灭了,作者伤心吗?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文描写了幽径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无比疼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5.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来抒发自己的心情?请找出相关语句

抒情 议论

在悲愤之余,唯一的一点安慰

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真正的伟人是不会这样的多情了,我的感情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伤感。

五,找一找,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如:

在茫茫的人世间,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世,那里有闲心来关心古藤的生死呢?

(作者批评世人缺了点什么?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对于自然与他人的关受,自私)

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表达了作者对夏日荷花勃勃生机旺盛生命力的赞美)

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午休人关心他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

(充分表达作者对古藤命运的关注,为它的不幸而伤心,对人们缺少应有悲悯情怀而遗憾)

注:通过以上训练体会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六.知识拓展

课文说,“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

怎样看待愚氓灭美的事实,从中可以悟出什么道理来?

归纳:要努力实行科教兴国,提高国民文化和审美素质

七.迁移练习

1.仿照文中的关于古藤的描写,另写一段话,能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

2.发挥想象,把文中的古藤画出来,最后展示资料中的古藤形象。

幽径悲剧教案7篇相关文章:

幼儿教案小班数学教案7篇

大班安全教案交通安全教案7篇

交通安全教案中班教案最新7篇

科学活动活动教案大班教案优质7篇

四年级数学教案教案模板7篇

中班语言教案《家》教案最新7篇

中班数学教案教案反思7篇

大班音乐教案找朋友教案7篇

蒙氏一百板教案教案7篇

中班户外活动教案教案推荐7篇

幽径悲剧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