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的教案5篇

时间:
Mute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教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艺术和创作能力,准备好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规划课堂的评估和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我提升,以下是360好工作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开天辟地的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开天辟地的教案5篇

开天辟地的教案篇1

原文

很多很多年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的景象只是混沌的一团。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这个其大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混沌之中。

他在混沌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一直经过了十万八千年。

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哎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一片,闷得怪心慌。

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用力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划分开了。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长得极长了。

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有人说有九万里长。这巍峨的巨人,像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混沌的机会。

他孤独地站在那里,坚持着把天和地分开,又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代。到后来,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逐渐成形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拢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终于倒下了。

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总之一句话: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

开天辟地的教案篇2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4、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课前准备:小黑板,《民族文化千字文》

教学过程:

一、回顾情节,导入新课.

1、导入故事.

同学们,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心中一定会想:这大地间的山川、河流、树木……是从哪儿来的?其实,这个问题,古代人也曾经想过.神话故事>就从一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2 、回顾情节.

①出示成语,齐读.

②用成语说神话故事内容.

(设计意图:8个成语复习课文内容,既回顾了神话故事内容,又积累了语言.)

3、扣住“传说”二字设疑.

师:为什么人们会想象出这个故事,并能流传到今天呢?

4导入新课

师:让我们走进《开天劈地》的神话世界,细细品味,感悟.

二、开天劈地,感受气魄.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象盘古开天劈地的情形.

2简述盘古开天劈地的情形.

3听教师朗读,想象动起来的画面.

4生说想象到的

(设计意图:以读为基础,让学生在想一想,说一说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盘古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们看清盘古勇武形象了,感受到开天劈地的雄浑之势了,能把它读出来吗?

生有感情朗读.

6感受盘古形象——勇猛,有气魄.(板书)

师:读书要学会透过文字去想象生动的画面,这样才能真正地读懂故事,读懂故事里的人物.现在你们认识盘古了吗?你们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三、顶天立地,感受鞠躬尽瘁.

1出示句子“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地”

师:读读这句话,发现了吗,有什么特别之处?

①找出相反词语.

②指导朗读,评价.

2画出类似句子,读出.

(设计意图:通过找类似句子,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4齐读,感受它们的对称美.

师:这样的句式,相反相成,很对称,读来朗朗上口,一起齐读这些句子.

5概括三至六自然段的内容.

师:这些对偶句,合在一块儿说的是什么?

6体会“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意思.

①学生读,谈感受.

③指导朗读,评价.

7学生感受盘古形象——鞠躬尽瘁(板书)

师:现在,你们对盘古有了新的认识了吗,你们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神?

四、化作万物,感受伟大.

过渡:盘古虽然倒下了,但临死时,身躯化成了万物.都化作什么呢?

1同桌互相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生谈读后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读感悟,理解本段的核心:盘古全身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了对人类有用的东西,自己什么也没留下。引导学生理解盘古的勇敢、献身精神。)

①感受语言优美.

a画出有关句子.

b指导朗读.评价.

②感受盘古形象——伟大,有奉献.(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读感悟,理解本段的核心:盘古全身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了对人类有用的东西,自己什么也没留下。引导学生理解盘古的勇敢、献身精神。)

3齐读第七自然段

4学生赞颂盘古.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过头来再次感悟,通过让学生赞颂盘古,感悟盘古的伟大之处,激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地应用语言.)

5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让我们怀着深深敬意,齐读最后一段,记住大神盘古.

五、课后延伸,拓展升华.

师:其实,在祖国灿烂文化发展中还留下了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同学们有兴趣,可课后去阅读.

开天辟地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②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③品析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④分析盘古开天辟地的四个过程,理解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

过程和方法:

以奇特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体会盘古形象的高大,气势的豪壮,威力的巨大,贡献的宏伟,从而体会古代人民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坚定的信念和伟大的魄力。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掌握盘古开天辟地的具体细节。分析课文词语。

教学难点: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理解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和古代神话中体现的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启发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

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或读过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也许你听老祖母向你讲述过《夸父逐日》的故事,你佩服他“与日逐走”的英雄气概,也许你听父母向你讲述过《大禹治水》的故事,你被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不治理好水患誓不罢休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也许你读过《嫦娥奔月》的故事,你也曾经幻想过有一天能变成白衣素袂的嫦娥,轻盈地驾着长风飞向那神奇的月宫,在清朗的月光下长舒舞袖翩翩起舞。你知道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怎样描写宇宙起源的吗?神话传说中的天地是怎样形成的?大自然的一切是从哪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古代神话《盘古开天辟地》,让我们从这篇课文中找到答案。

深入分析

积累文学

激情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师板书课题《盘古开天辟地》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孟子和他的著作。

一、检查预习生字和生词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请同学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向老师提问。

三、回答学生问题,导入神话的概念,帮助学生复习。

四、分析课文

同学们初读课文有这么多新鲜的感受真好!看来人类的老祖先盘古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们来分析一下盘古开天辟地分为几个过程?

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1、天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是什么样的?

黑暗混沌,好像一个大鸡蛋

回答老师问题例举自己读过的中国古代神话

走进故事情节之中。

多米诺骨牌式回答问题

两名学生读课文

向老师提问

复习神话的概念回忆神话的起源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展示导语,利于激情

屏幕展示题目《盘古开天辟地》和图片

展示生字和生词。

展示神话的概念和神话的产生过程。

板书四个过程

黑暗混沌

斧劈天地

撑天拄地

化生万物

教师范读课文,通过学生自己课下预习,已经圈出的生字生词与老师的标准读音再核查一遍,培养自学能力。

检查学生的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掌握文章的结构特点,理解写作的'思路。读准字音和句子停顿。

利用多媒体录音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加强断句的练习

走进课文

培学生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积累文言文知识积累文言文重点字词,培养学生翻译能力

教师讲解学生翻译课文

教师点评并讲解文中出现的典故

2、“在天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的景象是黑暗混沌的一片,好像一个大鸡蛋。”这里用到了一个什么修辞?

比喻,本体:宇宙的景象

喻体:大鸡蛋

相似点:黑暗混沌

3、“我们的老祖宗盘古就孕育在这个大鸡蛋中”,这里的“孕育”一词是什么意思?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4、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找出盘古最初在宇宙中是什么状态?

在大鸡蛋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

这些都属于什么描写?

动作描写。

5、盘古醒来的感受是什么?请同学用波浪线画出来。

睁开眼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看见的只是漆黑黏糊的一片,闷得人怪心慌的。

6、说说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盘古开天辟地时最能体现出他神力无穷的句子

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面前的黑暗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山崩地裂似的一声:哗啦!大鸡蛋突然破裂开来。

同学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出天地初开时盘古的神力吗?

你的朗读铿锵有力,似乎让我们听见了那霹雳巨响,盘古的力大无穷!

7、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宇宙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另外有些

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了地。这些词语有哪些特点

它们都是相互对应的

“冉冉上升”是什么意思?与它们意思相近的词还有哪些?

缓缓渐渐徐徐

8、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是怎样变化的呢?

“天每升高一丈,地每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极长了。”与这段文字比较“天生高了,地加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增长了。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很高了,地也变得很厚了,盘古的身子变得很长了。”你认为哪种说法好?请说明理由。

这也是一种奇特的想像,“每天”“一丈”反复出现,突出表现天地是如何分离的,三个“极”,更说明天升高到了尽头,地也达到了最厚,盘古的身子也长到了最长。

9、盘古的身子变得极长了,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

作者神奇的想象,九万里那么长。九个长城立起来那么长,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数字,九九归一,有”九重天”,”九霄云外”之说,皇帝也是九五之尊。

10本段中有一个比喻句,请找出,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这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地的中.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盘古顶天立地的巨大形象

11、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词语能体现出盘古与自然坚持斗争的精神?请同学在这些词语下画点。

孤独撑天拄地辛苦担心实在终于

同学们,读着这些句子,再看看这些图吧!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想对盘古说什么?前后桌讨论。

12、盘古身上的东西都变成了什么?这些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

想像

13、作者在文章最后用一句话来评价盘古,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

总之一句话:这“垂死化身”的盘古,就用了他的整个身体来使这新诞生的世界变得丰富而美丽

13这句话有几层意思?赞扬了盘古的什么精神?

①盘古创造了新世界,赞美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②肯定他创造的新世界,“丰富而美丽”赞美他的创造精神。

14、盘古就是这样一个巍峨的巨人,在临死时把自己化身为万物,你想对盘古说什么?联系实际,你认为盘古身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精神?

课后练习,请同学们看《上帝创造宇宙》这则材料,思考问题。

1、上帝是怎样创造世界万物的?跟盘古创世神话有什么不同?

2、你对中外两则神话有什么看法?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盘古这样一个巍峨的巨人他顶天立地地站在天地当中,他的光辉形象深入我们的内心,其实同学们所说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这些古老的神话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与大自然抗争、艰苦劳动与自然的一切灾难做着不懈斗争的体现,盘古身上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积厚流光的写照,正是这样的精神一代又一代地在我们民族中传承。就让我们以一首诗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请大家高声朗诵,发自内心地赞美盘古和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听老师讲解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看教材,听录音

朗读课文

回答问题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理字音

在书上画线

找出关键句子加以分析

学生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句子

学生仔细观察

分析句子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思考交流

分析思考问题

进行比较

回答问题

记笔记

回答老师问题

思考问题

记笔记

从书中圈点词语

讨论发??

思考从书中找答案

讨论发??

学生分析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发??

听老师总结

展示老师的问题

同上

出示问题

待学生回答完毕后,出示标准答案

出示句子

学生回答完毕后出示正确答案

出示句子

出示两个不同的段落,用颜色标出区别

出示问题

出示正确答案

出示正确答案

出示问题和三张表现盘古开天辟地的图片

出示答案

出示问题

出示答案

?出示民族文化千句文》

鸿蒙未辟,

宇宙洪荒。

亿万斯年,

四极不张

盘古开天,

浊沉清扬。

天高地厚,

乾坤朗朗

日月经天,

星宿列张。

江河行地,

浩浩汤汤

女娲补天,

日月重光。

夸父逐日,

血气贲张

精卫填海,

荡气回肠。

后羿射日,

功德无量

神话故事,

意味深长。

民族精神,

积厚流光

附:板书

盘古开天辟地

袁珂

过程盘古精神

黑暗混沌孕育、成长、睡觉

斧劈天地抓、挥冲破黑暗束缚、追求光明自由

撑天拄地顶、踏、孤独、辛苦艰苦劳动创造世界与自然环境做斗争

化生万物倒下来奉献创造

开天辟地的教案篇4

设计思路

大班学习活动“我是中国人”主题中有一个名为《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这样一个带有虚幻色彩的神话故事,会让幼儿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文学艺术的美基于个体的充分感受,于是我将图书《盘古开天辟地》投放到个别化学习活动的阅读区中,静观幼儿的各种表现。

在这本书中,虽然每句话都配有相应的图片,但较多的文字削弱了幼儿自主阅读与理解画面的可能,以及产生联想的空间,不符合幼儿园大班上学期幼儿的阅读经验。所以我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对书中的图片、文字进行了删减处理,以此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与想象。

仔细分析教材后可以发现,其实这个故事由一个较为突出的元素——“变”贯穿其中,凸显了故事的“神奇”色彩,而且变化的事物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每个想象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待幼儿自主阅读一星期后,我便组织了这次集体学习活动,想通过教学中高低结构的转化,让幼儿懂得如何从书中抓取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如何解读图片所传达的信息,并试着从图片入手,看看幼儿会怎样利用这些图片来演绎属于他们自己的神话故事。让他们通过看故事、聊故事、摆故事,逐步过渡到编故事,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

活动目标

1.尝试对“盘古将自身变成大自然”的画面内容进行联想,并理解其合理性,初步感受中国神话故事的神奇色彩。

2.愿意大胆并较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个别化学习活动区的阅读角投放图书《盘古开天辟地》,让幼儿自主地看看讲讲,对故事情节有基本了解。

2.材料准备:自制图书《盘古开天辟地》、课件(教学ppt、视频故事)、黑板、粉笔、幼儿排图学具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聊一聊——交流自主阅读的感受,引发兴趣

1.回忆画面内容,聊聊自己阅读后的感受。

教师配合ppt的出现,用情景化语言导入。如:“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古人,他有一个特别的名字,他叫……还有一个关于他的故事,是……”

“什么是开天辟地?”

“这本书你们都看过吗?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2.幼儿尝试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看完图书后的感受,教师归纳、梳理。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交流分享环节,在轻松的谈话氛围中让幼儿交流自主阅读后各自的感受。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幼儿了解书中更多的内容。教师也可借此机会了解幼儿自主阅读的习惯、能力与水平。

教师鼓励幼儿:看来你们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有的小朋友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敢于大胆提问,非常好。

二、配一配、聊一聊——欣赏故事,了解想象的合理性

1.教师播放视频《盘古开天辟地》,让幼儿欣赏。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看看是不是和你心中的那个故事一样?”

设计意图:播放故事视频,可以让幼儿与自己原先的理解进行对比,从而加深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2.幼儿再次阅读图书,以配对游戏呈现“神奇”。

(1)观察操作材料,了解其作用。

“袋子里是什么?这些图片是用来干什么的?”

(2)尝试用配对游戏呈现“神奇”。

“给你们这些图片,你们会怎么摆?一起来试一试吧!”

幼儿玩“配对游戏”,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

设计意图:用“配对游戏”梳理“神奇”的变化,不仅能引导幼儿再次仔细观察画面,还能结合画面表现故事内容,尝试建立其逻辑性。同时,也让幼儿体验操作给阅读带来的乐趣。

3.通过交流分享,感受想象的合理性。

“玩了这个‘配对游戏’后,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4.教师也可将问题聚焦:“神奇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这样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关注的是幼儿对画面的完整理解。通过质疑、解疑,让幼儿感知这些神奇的事物之间有着一定联系,联想每次变化内在丰富的合理性,为后续幼儿的合理想象奠定基础。

总结:原来盘古的“变”是很有道理的。

三、编一编、聊一聊——展开合理想象,尝试续编故事

1.利用合理想象,尝试续编故事。

(1)“假如你是盘古,你会把自己身体的哪一部分进行变化?变成什么?为什么?”

(2)幼儿大胆想象、创编,并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教师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

设计意图:这个创编环节是幼儿学以致用的一种体验,只有当幼儿真正理解了两个变化事物之间的合理关系后,他们的创编才变得有意义。这个环节不仅反映了幼儿创造、想象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趣”字。

2.总结、表扬幼儿想象的丰富性,以鼓励幼儿在区角游戏中进一步想象创造、表达表现。

延伸活动

让幼儿在区角游戏中进一步想象与创造,并尝试记录,与同伴分享和交流。

反思

1.无字图书,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兴趣

活动一开始,幼儿自由表述了自己阅读这本无字图书后的点滴感受:有的幼儿觉得盘古是一个武功盖世的人,因为他有着发达的肌肉;有的幼儿为太阳和月亮的同时出现大惑不解:有的幼儿发现盘古在不断地变呀变,感觉有点儿神奇……一个个小小的发现、小小的疑问,正是无字图书及自主阅读带给幼儿的乐趣与思索,引发了他们想要进一步了解故事的欲望。

2.配对游戏,凸显幼儿不同的学习方式

在配对游戏中,幼儿各有各的玩法;有的幼儿根据刚听到的故事内容进行摆图,有的`幼儿边翻书边摆图,有的幼儿遇到不明白之处再翻书,还有的幼儿完成游戏后再翻书,检查游戏情况。这个环节充分凸显了幼儿不同的学习方式。

3.图片梳理,帮助幼儿理解“变”的合理性

游戏过后,盘古的变化便很清晰地呈现在了幼儿面前,他们说:盘古把身体变作山,是因为他身上的肌肉就像山脉一样;盘古把脚蜷起来的样子就像一座山;盘古把眼睛变作太阳和月亮,是因为它们都是圆圆的,而且它们都在上面,眼睛在我们脸的上方,太阳和月亮则高高地挂在天空中……由此可见,盘古的变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变出的物体都和大自然有关。

4.续编故事,促进幼儿展开合理的想象

当幼儿了解了变化的秘密之后,他们也变身为“小盘古”,开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创编之旅:他们把一颗颗牙齿变成了一颗颗星星;他们把硬硬的骨头变成了硬硬的石头;他们把一根根头发变成了暴雨;他们把手变成了花儿,因为手掌像花朵,手臂像花轴……

这个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创编环节,既不违背盘古“变”的精髓,又让故事越编越有趣、越编越多样,激发幼儿充分的合理想象。

5.自主教学,幼儿给我不断成长的机会

自主教学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他们在课堂上愿意积极开动脑筋,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如此开放的教学活动对我来说却是个不小的挑战,每个幼儿的兴趣点不同、想法不一,课堂上会有各种可能出现,教师的预设远远囊括不了幼儿活跃的思维。所以,自主教学活动考验的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如何及时有效地推进幼儿思考、如何给予他们更多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方法,是我要不断学习的。感谢幼儿给了我不断成长的机会。

开天辟地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身体孕育万物的神勇和伟大。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感悟盘古的神勇和伟大。

教具准备:

盘古开天辟地的图画或动画课件;本课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正确认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2、出示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纠正读音。

3、交流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教师范读,边听边画出“开天辟地”的句子。

4、指导学生从朗读中整体理解“开天辟地”的过程。

三、作业

熟读课文、生字。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正确书写7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桌小伙伴互相认读课后生字。

2、认读生字卡片,试着给生字组词。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说说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盘古勇敢、很伟大,愿意牺牲自己,造福人类?找出有关句子多读几次。

3、怎样读才能体现出盘古的勇敢和你对他的敬佩?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小组互读互评。

(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二、三自然段,适当评价。)

四、讲述故事

1、看图或板书讲《开天辟地》这个故事。试着给同桌小伙伴讲一讲,哪一部分讲不好,还可以再看看书后再讲。

2、各小组推选出代表,开展“故事大王”比赛。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1) 指导“丈”:强调撇捺要舒展开,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止”,描红,练习。

(2) 指导“抓”:强调左窄右宽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停”,描红,练习。

(3) 指导“突”:强调上下呼应、结构匀称等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观察“盘”、“蛋”,描红,练习。

六、总结课文。

学习了课文,你从中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你还听过或看过其他的神话故事吗?讲给同学们听。

开天辟地的教案5篇相关文章:

面具的教案5篇

爱的拥抱教案5篇

丑小鸭的教案5篇

水的音乐幼儿教案5篇

秋天的教案5篇

拔萝卜的教案5篇

zcs的教案5篇

眼的卫生教案通用5篇

小班的健康教案模板5篇

认识数字4的教案5篇

开天辟地的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3443